鐘敬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應試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成為了當今時代教學的主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主要以聽講的方式被動地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在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為教學的出發點,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對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很難對數學概念在物化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而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可以有針對的性地講解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1]。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進行教學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前制作出微課視頻,利用視頻的形式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可將經典例題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出來,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最后通過練習題鞏固知識點,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微課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流程分為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及課后復習三個步驟。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事先搜集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制作出具有趣味性的微課,有效整合和利用教學資源。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探究性思考,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2]。
例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微課進行預習,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兩者的區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受年齡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小學生容易受新鮮事物影響,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抽象乏味的數學知識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利用微課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分解,將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在探究的基礎上學習數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建趣味課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學習“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理論聯系實際生活,體現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分小組教學,組織學生計算本組成員的平均成績,并繪制出條形統計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教學難點,但利用微課開展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微課教學利用視頻的形式,生動講解重難點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直觀地看到每一個解題步驟,視頻時間短但內容非常豐富,可以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習慣[3]。
例如,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時,學生經常會混淆公頃和平房千米的概念。因此,教師可利用微課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其在探究性學習的基礎上快速掌握學習要點。
總而言之,利用微課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因此,教師應在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優化教學策略與方法,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