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鴿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城峰中學 浙江臺州 317300)
目前,科技飛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物理教學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整合各種資源,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教學體系。只有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才能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學習、接受新的技術。只有教師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才能一起變寬,創新思維才能逐步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信息化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將現代化技術引入課堂,帶動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但目前,部分物理教師還是保持原有的教學理念,一方面是對新的信息化技術不會運用,不能更好地引入課堂,在教學中沒有將信息技術的便利展現出來,不僅難以提高教學效率,還給增加了自己的教學負擔[2]。另一方面是,有的教師覺得按照原有的教學理念可以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不太認同信息化教學方式,因而在課堂教學中不使用信息化技術,導致了一定的資源浪費。所以,要引導這部分教師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將信息化技術引入課堂,熟悉使用各種技術,把現代化技術和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質量。如“動量守恒定律”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這個章節的知識點時,可先講解基本的知識點,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動量守恒動畫,讓他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動量守恒這一概念,也可為學生演示相關實驗,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能讓他們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在任何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不能本末倒置,只注重引用信息化技術而忽視課本上的內容。利用信息化技術是大趨勢,但我們不能過于依賴外物。在利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有不少教師覺得這樣節省了很多時間,便完全依賴這種便利的工具,這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把信息化技術當成提升教學效率的工具,準確定位其用法,實現兩者的完美整合。以“電磁振蕩與電磁波”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電磁波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像動態應用向學生展示“波”具體是如何形成的。這樣不僅能給予學生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也能加深學生對“波”這一概念的認識與理解。如果教師一味地將信息化技術作為課堂的重點,不對相關現象進行講解,必然是偏離了教學重點[1]。所以,教師要科學運用信息化技術,這也才能真正提升物理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高中教學中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處于信息化時代,小組學習方式也應該實現和信息化技術相結合。教師在分配小組的過程中,應逐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學習[3]。以“光”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光的傳播規律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讓學生一起探索、分析,激發學生的思維,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這樣不僅能提升教學效率,還讓學生從中得到鍛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師生距離,深入了解每個小組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小組合作學習后,及時給予每個小組公平合理的評價,對于回答問題較好的小組及成員進行鼓勵,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熱情,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和信息化教學方式相互融合,不僅對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對教師思想觀念的改變也是一個考驗,只有不斷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東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信息化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