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滿容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錢崗八一小學 廣東廣州 510990)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不但要傳授學生教材中的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學習課外知識,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強引導,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中,從小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有效提升閱讀能力,強化學生的道德修養品質,為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怎樣才能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結合到一起呢?本文進行了如下分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與課外閱讀材料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將課內外閱讀切實有效的結合到一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1]。比如,教學《景陽岡》時,給學生推薦《水滸傳》等相關課外書籍,教學《負荊請罪》時,給學生推薦《史記》等課外書籍,并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手記下自己的閱讀心得,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小學語文教材中錄入的文章很多都是某本書的某個章節,或某篇文章中的一部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利用補充內容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又如,《烏鴉喝水》這篇課文詳細描述了口渴的烏鴉找水以及終于喝到水的過程,并且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不要退縮,不要輕言放棄,要積極思考并克服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機會告訴學生這篇文章出自《伊索寓言》這本書,書中包含了很多幽默并富有哲理的故事,使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進行課外閱讀,以此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機整合,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更是整合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途徑。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所教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此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課外資料中的精彩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2]。比如,學習《三打白骨精》時,可以利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遇到了要吃唐僧的白骨精,經過較量,唐僧師徒四人最后怎么樣了呢?同學們想知道最后的結果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基本的故事情節,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近些年,我國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進這些先進技術,更好地整合課內外閱讀。比如,教學《黃果樹瀑布》時,教師可以將美麗的瀑布視頻播放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講一講自己所向往的自然風景,尋找相關的閱讀素材,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體驗。
當前市面上的讀物非常繁雜,如果讓學生閱讀一些難度較大的課外資料,肯定會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如果選取難度較小的又很容易使學生失去閱讀興趣。如何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師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考慮,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我有友情要出租》,讓學生積累交朋友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可以讓學生閱讀《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這本書,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體會閱讀的魅力,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進步的重要意義,從而實現課內外閱讀結合,強化學生的學科素養,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總之,課內外閱讀有效整合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延伸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視野,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學生自然過渡到課外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