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暉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西山小學 廣東佛山 528300)
美術是小學教學中的藝術教育課,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課程,其有著獨特的人文魅力與藝術魅力[1]。在新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美術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從而培養學生內在的文化素養品質,讓德育之花在小學美術課堂充分綻放。
美術作品的創作代表著創作者的心態和思想,也是創作者心理特征的一種體現,有時候是表達美好的愿望,有時候是宣泄內心的情緒[2]。小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有著天馬行空的思想,其作品大部分表現了天真無邪、純真可愛的想法。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以美術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創作的能力。
例如,在美術課堂中,教師不僅要講解基礎的繪畫技巧,還要講解與美術相關的理論方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學以致用,借助作品展現自我,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前導入環節,運用多媒體展示提前準備的圖片,在學生觀看圖片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看到的這些圖片融合在一起表達了什么意境和場景呢?”展示的圖片中有小草,有大樹,還有一些小動物,然后讓學生將自己看到的圖片以模擬情境的形式結合自己內心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在繪畫過程中,也在反復練習課堂中講解的美術知識。這樣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意識,還能使學生在美術繪畫創作過程中不斷反復提升自己的美術技能,讓學生明白只有堅持方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在美術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去,進而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和文化素養。
藝術創作本就源于生活,所以,學生學習美術繪畫創作也要回到生活中,從中獲取創作的靈感。小學時期,學生的美術創作大多數還表現有賴于教師為其提供的“藍本”,很少數學生可以從課本回歸到生活中去尋找創作的靈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面向生活、面向自己,結合實際生活內容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
每年的暑假時期就是學習和創作美術的一個好時期,學生有大量的時間練習繪畫技能,去思考,去創作,去認知大自然,回歸生活。美術教師可以利用暑假,安排學生去山水景區等地方學習創作。學生可以自愿選擇,教師一路陪同,教師可以在報名去寫生的學生中選出一個負責人,負責平時學生的紀律問題、安全問題等。教師提前訂好學生的住宿地方,安排好一切所需。到寫生景區以后,教師管理好學生安全問題的同時,帶領學生去創作、去學習。寫生期間教學內容大致可分三部分進行:第一步,繪畫技能的溫故知新,查漏補缺,加強技能訓練。第二步,教授學生創作方法,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第三步,根據前面的繪畫寫生練習,總結心得,讓學生總結自身的學習感受和收獲。這樣可以很好地將課堂上僅能用言語表達的事物,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觸摸到,從而增加創作靈感。其次,還可以查漏補缺,學生可以對之前不懂的繪畫技巧加深學習。在寫生過程中還可以增進學生間的友情,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互助精神,在寫生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將德育教育深入學生內心。
人們可以通過創作作品帶來的意境感受到創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而要將德育教育完美融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挖掘有教育意義的繪畫素材起關鍵性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繪畫素材引入美術課堂,如《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該作品色彩斑斕,描繪的是中午后寧靜的島嶼。教師可以隨機提出問題“這么漂亮的畫,是如何畫出來的呢?”然后可以將該作品局部放大,讓學生觀察。通過觀察發現,該畫是由無數的彩點點組合而成的,此時,教師可以相應地提出問題:“這么多彩點點,構成一幅精美絕倫的畫,這同時在告訴我們什么呢?”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這幅畫內在意境表達出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是通過堅持不懈、積極努力創作而成的。也在告知學生,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創作精神。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又能通過有深意的繪畫素材將德育教育植入學生內心,進而達到美術教育與立德樹人教學的完美融合。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視,教師應在美術課堂充分融合德育知識,既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作品帶來的視覺沖擊,培養學的自主創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又要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和內在人格品質。德育教育與美術教學的充分融合,是現代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