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四川省南充市第七中學 四川南充 637000)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是教育教學人性化的體現。美育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將美術學習與生活相結合,將藝術品作為載體,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并且能為生活服務。美術學習最重要的是讓生活更加美好,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美術也是在幫助學生提升個人修養。
有人曾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就提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細節的美。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將美術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在布置美術相關作業時,讓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的美,然后利用自己的紙和筆進行記錄。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也能讓學生在日常練習過程中強化自身的學習成果。美育教育與生活密不可分,教師要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將所學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1]。
比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美術第二單元“多彩的校園生活”時,在本單元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布置了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校園中發現細節的美,并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來,在之后上課的過程中進行課堂展示。我給了學生兩個星期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真正發現校園中的一些細微的美好。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真正了解學校,更加細致地了解自己每天學習的地方。在學生分享自己作品的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課堂展示的機會,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
美術是一門基礎學科,其重要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對于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能夠進行簡單的欣賞和品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優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觀察和描述,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發現作品的細節,也讓學生能在多種藝術作品中進行自我熏陶,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2]。
例如,學習人教版八年級美術第一單元“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時,第一課是“造型的感染力”,我給學生準備了十件造型非常優美的美術作品,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并邀請學生上臺細致觀察,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詳細描述,以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之后根據學生的觀察和表達,我對這些作品進行更加細致的描述,讓學生通過我的描述對美術作品的造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讓學生在欣賞這些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的審美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狀態、學習心理的變化。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在一個較為寬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定的趣味元素,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比如,為學生模擬一些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展開對美術相關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習效果[3]。
例如,學習人教版九年級美術第一單元“感受中國美術作品名作”第一課“獨樹一幟的中國畫”時,由于九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壓力,因此,在教學的程中我更注重對整個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學生能在一個較為寬松的氛圍中進行美術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放松。在給學生欣賞中國畫時,我利用微課為學生制作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關于中國畫的視頻,這些中國畫都具有豐富的美感,通過多種形式對中國畫進行更加全面的展示。讓學生通過較為有趣的視頻增強對中國畫的研究積極性,并且讓學生在視頻中看到更多優秀的中國畫作品,從而在眾多作品中發現美術所蘊含的美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審美能力的提升。同時,在沿襲傳統的過程中也看到作品的創新,豐富課堂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更注重對學生學科素質及個人修養的培養。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教育體現了教師教學理念的不斷創新,在跟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滲透美育教育,能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