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 田松文 王邦軍 張松泓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國家總體戰略政策的推動下發展迅速,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在生產、銷售、服務三個方面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而高職院校正是培養新能源汽車人才的“主陣地”。由于目前高職院校在培養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方面缺乏經驗,使得培養的學生普遍滿足不了實際的崗位需求。長遠來看,勢必會影響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的目標。
由于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是近幾年新興的專業,幾乎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導致很多高職院校沒有抓住人才培養的著力點,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不能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目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缺乏科學的課程體系、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缺乏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到位以及師資力量薄弱幾方面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無論是從結構還是從工作原理上都有著本質的區別,顯然傳統汽車方面的知識不能完全嫁接到新能源汽車上面,所以在教授傳統汽車專業學生時所采用的課程體系也不能完全嫁接到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上面。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所采用的課程體系應在傳統汽車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結合“1+X”證書制度,將職業能力課程模塊與“X”技能證書培訓、考核模塊對接,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融通,開發出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領域初、中、高三級的“1+X”課證融通的課程架構,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建立能夠滿足市場對人才實際需求的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培養機制。
2.2.1 實施“1+X”證書制度,打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完善“1+X”證書制度培訓與考核站的建設,將證書培訓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開發出針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的題庫,開展相關培訓與考評工作以及開展“1+X”證書培訓和考核工作,實施學分互換政策,做到產教融通、書證融通和課證融通。
2.2.2 全面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深化雙主體育人
貫徹實施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模式,建立校企聯合招生、分段育人、工學結合、多方參與評價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學院專業招生與企業招工一體化體系,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形成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
2.2.3 開展多種形式訂單培養,實現校企產學結合
根據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建立企業“訂單”式教育與培訓機制。根據崗位實際需求技能與知識的匹配關系來選取知識、設計課程以及整合教學資源,注重崗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理實結合能力。
2.3.1 健全師資培養制度
建設和完善校內培訓制度以及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教師到培訓機構進修學習制度,通過多種手段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綜合素質。
2.3.2 打造優秀的教師團隊
構建包括外培、國培、省培、行(企)業培訓和校內培訓的專業教師“五級培訓”體系,打通教師專業素養梯度上升通道。委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赴國外進行專業交流,努力培養一支具有先進職教理念的教師團隊。
2.4.1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在校內原有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再建設一個集新能源汽車專業領域“1+X”證書培訓與考核、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協同創新、理實一體化教學、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舉辦、技術技能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共享型實訓基地。
2.4.2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按照“雙向互補、互利共贏”原則,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雙贏”機制。通過技術服務、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等產學合作途徑,與對口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的工學結合關系,并不斷拓展企業作為專業群校外實訓基地的功能。建設“廠中教”教學機制,根據“現代學徒制”和頂崗實習需要,與企業在實踐基地、課程教學資源等方面開展穩定的校企合作。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生產、銷售、服務方面對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大。而作為輸出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主陣地”的高職院校,目前培養出來的人才還不能完全符合市場的實際需求,本文就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出高質量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展開探索,并提出參考性策略,以期為高職教育發展提供有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