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卉
(巴東縣官渡口鎮中心小學 湖北恩施 444300)
在小學開展成長日記寫作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有利于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學生整體語言的發展。但是,由于疫情影響,教師不能面對面指導學生如何開展日記寫作,只能以線上溝通的方式對小學生成長日記的寫作要求、范文等進行明確,盡管有些學生能按照老師布置的寫作要求進行日記撰寫,但大多數學生在進行日記寫作的過程中卻表現得痛苦,無從下筆,寫作質量也較為勉強,甚至出現日記內容只有干巴巴的文字敘述,毫無個人情感,久而久之,勢必會導致大多數小學生在面對居家成長日記寫作時出現排斥心理。成長日記好比話匣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遇到的人、事等進行寫作,通過語言組織的形式轉化為文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日記寫作習慣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疫情期間也應加強小學生居家成長日記的寫作,進而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素材源于生活,但由于受年齡影響,小學生并不會主動發現身邊的人、事、物,特別是在疫情背景下,學生只能居家,更是難以對外界事物進行了解,此時,就需要教師以線上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發現。小學生成長日記專題主要有“我”的故事、家庭故事、校園故事、社會故事、心情大觀、讀后觀后、人物描述以及自然景物,囊括了小學生成長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人、事、情、物。居家抗疫期間,教師可以以家庭故事(家庭小游戲、爸爸、媽媽和我等)、社會故事(疫情防護、逆行者、志愿者等)、人物描寫(鐘南山、李蘭娟、李文亮等)讀后觀后(武漢封城、春節不聚餐等)為主題,讓學生圍繞以上寫作素材進行日記寫作,讓學生的寫作有方向、有目標,先讓學生通過錄制小視頻的方式選擇以上寫作主題中的任何一項進行口頭表述,并上傳至班級群,教師針對學生口述中存在的情感、語法等不足進行指導,之后再讓學生將口頭表述轉換為書面表達,進而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針對疫情背景下小學生居家日記的寫作問題,在對“寫什么”進行明確之后,教師就需要考慮引導學生“怎么寫”。第一,寫感覺。感覺是日記寫作的基礎,也是本質,倘若在疫情期間學生只是為了寫日記而寫日記,則毫無意義,因此,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則必須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切身感受先以口頭表述的方式進行描述,之后再以口頭表達為基礎進行文字表達,進而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作文寫作等奠定基礎。如教師確定寫作主題:在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共同抗疫情期間,帶給你的感受有哪些?之后讓學生圍繞這一寫作主題錄制口頭表述小視頻,之后再將其轉換為文字表述。第二,由表及里。憑借感覺進行日記寫作并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而是經過長期練習鍛煉出來的,此過程也是小學生不斷成長的過程。教師要以線上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幾句話對“感覺”進行表達,之后再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情對自己的感覺由進行描述,最后教師再從語言表達轉變為從文字進行描述,以此讓學生獲得寫作技巧與方法,讓學生知道如何撰寫成長日記,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1]。
為了在疫情期間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線上活動為學生的居家成長日記提供寫作素材。第一,精華日記。教師可以借助“精華日記”活動的方式,每周向班級群展示5-8篇優秀日記,并通過學校公眾號將精華日記進行更大范圍的宣傳,這樣既可以為小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又能激發學生日記寫作的積極性,為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第二,同話異構。盡管在居家期間,也可以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問題等,并以“同話異構”為主題開展線上討論活動,讓學生圍繞某件具體的人物或者事物發表自己的觀點,以便在相互交流中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第三,心靈交匯。學生居家期間其心情必定與學校不同,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心靈交匯”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向老師傾訴自己的心情故事,這樣不僅能加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還可以引導建立正確的學生觀、教育觀,讓學生將自己的心情故事以成長日記的方式進行敘述,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總而言之,在疫情期間,教師要更加重視小學生的成長日記,也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線上交流、溝通的方式幫助學生,以便通過居家成長日記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