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玉
(成都美視國際學校 四川成都 610000)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的需要,是興旺發達的源泉。俗話說,“落后就要挨打”,那如何保障不落后呢?創新。創新能夠保障思想、行為的革新和改變,從而使國家不斷更新思想理念和政策,從而引導人民去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小學階段是學生創造力發展的階段,在學科中滲透創造理念和因素至關重要。對于小學美術課程來說,教師首先應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掌握創新方法的前提。其次,在學生的創新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而不是過多干預,因為教師的想法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干預學生不僅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想象,更會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個性化創作。最后,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創造靈感和創造表現,學會用欣賞和贊美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作品,從而通過積極正確的話語去鼓勵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和親切[2]。
創造力是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的前提條件,從優勢出發,在基礎性學科中,創造力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在藝術學科中,創造力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發現美、感知美和表現美。從不足出發,創造力可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科中的問題,從而利用思維的發散幫助學生解決和克服不足。
引導學生發散創造性思維是美術課堂的基礎,尤其是針對以培養學生創造力為目標的教學,作品雷同是美術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問題出現的原因大多來自學生的創造力不足,教師的教學引導錯誤。因此,在開展繪畫環節前,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分時間去思考和想象[3]。以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第11課《走進春天》為例,章節繪畫內容為春天的所見所聞,對于學生而言,春天僅僅是一個季節,大多學生的繪畫方向會以描繪春天的景色為大背景,這就造成了學生思想的局限性。對此,教師可以請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思考春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小聲引導,包括春天來了,小動物在干什么呢?農民伯伯在做什么呢?小朋友們會不會去踏青、去郊游、去放風箏呢?教師用引導給予學生繪畫方向,使學生在此基礎上大膽想象大膽創作,從而在避免作品類似雷同的基礎上,充分鍛煉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對事物的感知和聯系不足,導致學生的繪畫色彩和內容單調。因此,在學生創作時期,教師可以通過正確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創造力去充實作品。以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4課《漂亮的包裝紙》為例,在學生創造的過程中,教師應慢慢觀察,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指導,A同學的作品以蝴蝶為主,教師可以說:“蝴蝶很漂亮,創意也很獨立,但是只有蝴蝶過于簡單,我們是不是可以添加別的東西去充實一下呢?蝴蝶出現的地方通常有什么?”A同學:“花朵,我可以畫上花草”,老師:”有沒有風吹過呢?花草的情緒是怎樣的呢?會不會是早上呢?”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調用自身創造性思維去一步步充實作品,一步步掌握繪畫技巧。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想法、認知和能力較為接近,教師可以選擇好的繪畫作品,供學生交流討論,促進學生進行學科反思。以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第2課《尋找美的蹤跡》為例,在學生完成作品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欣賞和交流。A同學:“第一幅畫的是學校景色,展示了學校的美麗。”B同學:“第二幅畫的是環保志愿者在河邊撿拾垃圾。”C同學:“第三幅畫的是小朋友遞水給奶奶喝。”D同學:“我明白了,美不一定僅僅指風景,更指的是生活中美麗的人!”在這個交流過程中,學生將美上升到了生活,上升到了自身的美育,從而使學生在欣賞同學作品的過程中,激發對生活美好的感悟、豐富的創意和表現力。
創造力是美術教學的基礎,也是美術學科教學的目標,教師應從學生的真實水平出發,為學生制定培養策略和培養形式,保障學生在教學中逐步建立自身的審美能力和的創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