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平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任,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科學地將德育思想融入數學教學,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逐漸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潛移默化中便會形成一股強大的道德力量,不斷指引學生向善、尚美、向上,如此才能實現數學學科真正的教育價值[1]。
學校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中堅力量。因此,教師本身即是一種重要的德育資源。小學生天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其能夠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數學老師以身作則,通過淵博的知識、文明的言行、寬廣的胸懷、無私的關愛、奉獻的精神、嚴謹的態度及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等來感染學生,以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獲得學生的信任與愛戴,并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和學習的榜樣。例如,教師課下利用很大的精力來制作課件、備課,給學生營造精彩的課堂,能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敬佩之情,而且教師對教學工作強烈的責任感,也會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每一位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與尊重,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決不能厚此薄彼,堅持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要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數學教育中積極地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舞臺,幫助他們逐漸樹立信心,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及團結協作的良好習慣和精神。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地鼓勵學生,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帶領他們共同探究數學的奧秘。總之,數學教師要以身作則,在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知識的同時致力實現“以人育人”。
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緊密聯系生活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積累社會經驗,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學習“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結合2020年初延續至今的新冠疫情中某一時間段、某個主要省份的真實數據,來制作條形統計圖。這個條形統計圖不僅是在表示幾組數字,其中更是傳遞了一種德育的力量。庚子之初的一場疫情,猶如蓄謀已久的猛獸,向國人發起了突然襲擊,給我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在疫情肆意蔓延之際,一個英雄群體挺身而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戰士。他們義無反顧地奔向抗疫戰場的前沿陣地,與病毒做殊死斗爭,也給國人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護墻,他們成為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最美逆行者。正是白衣戰士的英勇抗戰,才讓我們迎來了久別的燦爛陽光。這一生動的社會大課,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促使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后建設祖國、報效人民[2]。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其非常喜歡聆聽故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講述名人故事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對數學教材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通過講述名人故事、數學趣史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例如,中國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將圓周率精確到3.1415926-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的偉人。這個故事有利于培養學生刻苦研究、追求真理的精神,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認同感,進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總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德育教育不僅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求,更是社會實現和諧發展的需求,因此,新時代的數學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德育教育的重視,還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創新和實踐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徑,從而讓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始終充滿陽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