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巧珍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詹家小學 浙江衢州 324400)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在每個單元中精選文質兼美、內涵豐富的精讀和略讀課文,其中精讀課文課后設計練習題,略讀課文在文前安排“學習提示”。精讀課文的課后題一般從朗讀理解、積累運用、拓展實踐等維度進行設計,部分課文后面還安排了“閱讀鏈接”“資料袋”“小練筆”“選做”等內容,整個設計著眼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啟迪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為了運用好精讀課文課后題,落實單元語文要素,以習題為橋梁,以習題為引子,引領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度。筆者細讀統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精讀課文的課后題,并以三下第10課《紙的發明》為例談談點滴做法:
人教版課文后面的習題相比統編教材的課后題而言,內容編排較散,單元整體性特點不明顯,較注重人文性。新的統編教材推出后,有的人教版的老課文再次出現在了統編版教材中,筆者將不同版本同課文的課后習題進行對比,發現統編版課文習題編排可謂稱得上華麗變身。
統編教材三年級的課后練習緊抓單元的語文要素展開設計,如三下第七單元的要素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情寫清楚的”。編者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我們奇妙的世界》課后第一題安排了“說說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在第二課《海底世界》課后第一題安排了“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第三課《火燒云》課后第二題安排了“說說課文寫了火燒云的哪些特點,你是從哪些語句了解的”。作者在本單元的每篇課文后均設計了落實語文要素的練習,細讀文本可以發現,精讀課文的課后題,在同篇課文的三、四道練習題中,至少有一題是緊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開展練習的。課堂上,教師緊抓住這類題,就抓住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然后在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欄目中,進一步強化語文要素,梳理總結,使學生對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細讀三年級每篇精讀課文的課后題,每一課的習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每一課的課后題第一題都是對讀課文的要求。如17課《我變成了一棵樹》課后第一題“默讀課文。說說你覺得哪些想象有意思。”又如:22課《我們奇妙的世界》課后第一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這兩個課后題不僅提出讀的要求(默讀、有感情地朗讀),而且對讀當中應完成的任務進行了細化布置,帶著思考去讀書,長期訓練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很有益處。
統編版三年級課后的習題更接近兒童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任務目標十分明確,即學生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既考慮知識的連貫、提升,也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練習的操作性、實用性十分強。如23課《海底世界》課后第2題:“在課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個自然段,說說那段話是怎樣把這個意思寫清楚的。”13課《花鐘》課后第3題:“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填一填,體會一下。”我們在制定課文的教學目標時,參考課后練習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教科書中的每一個練習活動設計,往往不只是簡單提出一個學習要求,而是引導學生運用某種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練習的過程也是方法運用的過程。這些練習活動蘊含的學習方法,都可以舉一反三地遷移運用于今后的閱讀和表達實踐。
從統編教材課后題的編排特點看出,課后題是有真材實料的。教師充分運用設計好課后題,就能更好地為學生的學服務。如何運用課后習題組織學生開展實踐運用,也是一門學問。
教科書課后題的第一、二題,很多都是關于課文主要內容的習題。如三下第十課《紙的發明》課后第一題:填一填,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明過程。教學之初,教師可以借助這些課后題引導學生讀課文,指導學生圈劃出課文中的主要信息,在零散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整理并概括,從而整體感知課文。
從三上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語文要素;單元中的某些課文落實語文要素,將語文要素滲透在每一課的課后習題中,并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有梯度地螺旋上升;在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欄目,進一步強化語文要素。教學時,教師要進行以單元為整體的教材解讀,明確單元語文要素,并在課文教學中借助課后題,夯實教學過程,落實單元要素。
課后題中的“閱讀鏈接”提供的是與課文內容相似或語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斷,由課內自然延伸至課外,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對比閱讀,可以擴大閱讀視野。“資料袋”,提供的是作者簡介,補充閱讀等方面的閱讀資料。教學中,既可以將這兩塊內容作為拓展閱讀材料,讓學生課外讀一讀,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了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作為學完后課文的鞏固運用材料,還可以引導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對比閱讀,以再次提升閱讀能力。《紙的發明》課后“資料袋”用非連續文本的形式介紹了紙的種類,還介紹了再生紙和紙的發展趨勢。
研讀統編版教材課后習題,我們可以看出,語文教學的方向已從平面的字詞句段篇的學習轉向立體的策略學習。因此,教師在使用課后習題這個重要的學習資源的過程中,須聚焦語文要素,理清要素間的關系,明確訓練目標,充分挖掘課后習題的教學價值,真正讓語文課程成為“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