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娉雯 甘紅宇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小學 四川成都 610000)
不知不覺,全民網課已經快兩個月了。回想網絡保學的這段時間,自己的內心經歷了好幾次起伏。雖然我們這個時代已經不由分說地把教育重任放在家長身上,但這次漫長的“假期”已經徹底把學習的主陣地搬回了家,“用什么方式學習”“如何學習”“在哪里學習”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了孩子們的手里。老師們的授課方式由黑板變成了iPad,粉筆變成了鼠標、電容筆,課堂的畫面變成了“動畫”“文字”“語音”“圖片”等在線形式,這些變化讓我們大部分老師措手不及。
我們班家長說:“龔老師,你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制作微課上,現在的孩子見得太多了,這種形式他們或許都有些麻木了!”于是我想,如何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內動力呢?最好的方式無疑是問題驅動、任務驅動。在二年級數學“鉛筆有多長”一課中,我嘗試設計了導學單,利用導學單中的實踐操作活動激發學生探究新問題的愿望。雖然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測量的常識和經驗,然而,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建立比較準確的長度觀念及理解常用長度單位的關系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從調動學生已有認知入手,設計了簡單的估計與測量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用已有知識已經解決不了當下的學習任務——“我要怎么辦”,這時帶著疑惑、帶著思考觀看微課,從微課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什么問題。我通過學習任務完成指南,指導家長、孩子使用“導學單—微課”的方式。整個過程因為教師監督缺位,所以我利用自我評價來推動學習步驟的完成。
第二天,我收到了家長的留言,有位爸爸說“條件導向法”和“目標倒推法”,于是我去查閱相關資料,學習這兩種方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我們的一些教育行為雖然不能影響和改變所有的家長和孩子,但總能引起一些家長的關注、支持和鼓勵,這也是我繼續居家學習方式探索的一個動力。疫情期間,孩子們天天在家,家長們陪著“神獸們”居家隔離,特殊時期總會讓人特別想念校園,想念老師,想念小伙伴。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有沒有什么方式可以讓孩子、老師、同學互動呢?于是我嘗試在居家學習中加入空中課堂直播的學習形式,為避免技術型的“翻車”,我從同學間的互動開始,每次空中課堂的時間都提前開放10分鐘,讓孩子們互相打招呼,在直播過程中,采用孩子的問題孩子來解決的策略,讓孩子們成為小主播與全班同學互動。
不知不覺間,居家學習已經進行了七周,孩子們已經逐步適應了這樣的學習方式,家長們也配合得很好,但也漸漸露出了一些疲態和煩躁。接著,我利用“一千米有多長”開展了一次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實踐活動:1千米到底有多長?按照你的步長大約要走多少步?先估一估,再試一試。這里其實隱藏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生活中如何確定兩點之間的距離是一千米?這個問題其實難住了不少家長和小朋友。有一個小朋友測量自己的步長是38厘米,然后家長留言說:“孩子想的辦法是1000÷38,但我給他說了單位不同,不能這樣除!所以,要把1000米換算成100000CM除,我不曉得我這樣講對不對喔!”我回復道:“看來還是先計算了,可是100000÷38并沒有學過啊,怎么辦?”最后,在空中課堂的時候,孩子們自己分享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家長也和這位家長一樣恍然大悟。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這樣的感性經驗,但是常常被“數學”“計算”限制了思維,通過實踐活動,不僅孩子豐富了孩子的感性經驗,給了親子之間一次次有目標的互動,最后通過全班交流的教育活動就可以幫助孩子綜合和提升這些感性的經驗。我想,這也就是教育的目的吧!
于是我開始思考線上教學與復課后教學銜接的問題,那就必須了解孩子們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我設計了一個有選擇性的實踐活動:任意選擇已經學習的一個單元,根據你的理解繪制單元思維導圖,還可以錄制視頻給同學們介紹單元知識。實踐活動發布之后,孩子們躍躍欲試,我又收到了家長的留言:引導思維+教學實踐。3天之后我收到了讓我意外的思維導圖作品和形式各異的視頻。有的學生在視頻中當起了小老師,有的利用世界地圖講解“方向與位置”,還有的在視頻中講解自己的思維導圖。最后,我們利用空中課堂進行分享展示現場演說,同時通過他人評價的形式票選出心儀的思維導圖設計師和視頻小老師。
看到孩子們的作品,家長的付出與參與,還有老師的費盡心思,一切的改變與行動,這大概就是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所說的:“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疫情期間,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轉變最大的就是自己的意識、思想和行動!特別是老師,有了意識的轉變,我們的行動才更有效,才能去影響和感染更多的人,才能做到立德樹人、因材施教,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教育發展。我想,未來的教學應該是OMO的教育模式,教師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已有課程。AI將做AI擅長做的數據分析,及時反饋,而教師將從機械的事務中解脫出來,關注人的個性化成長。課堂的地點可以根據需求,教室、家里任意轉化,固定的時間也可以切換到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營造一種信息化的教學環境,讓教學不再是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內容、固定的形式,真正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樣態的創新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