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飛
小學體育教學主要分為兩大教學模塊:一是基礎類運動項目,如常見的田徑、跑體操、球類運動及武術等;二是一些運動難度較高的體育項目,如滑雪、滑冰、摔跤等。但第二類體育項目并沒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普及開來,小學體育教學還是以基礎類運動項目教學為主。雖然這些基礎的運動項目難度較低,但有的體育老師由于缺乏對學生活動的監督,學生常會因為碰撞或速度掌握不當等發生意外,為了規避風險,老師必須教育學生自我保護的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安全、快樂地進行體育學習。
當前,部分小學對體育課程的重視不夠,投入資金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1]。在一些貧困地區,學校領導認為體育課都是以場外活動為主,缺乏構建室內體育館的意識,但體育設施設置在室外很容易受到酸雨的侵蝕,減少使用壽命。如果學校排查不足,已被侵害的基礎設施則會對學生的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小學生的玩性較大,學習的自主性較差,因此,在小學體育活動過程中,老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監督,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但想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安全教育的問題集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安全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忽視對經常發生的安全事故的講解,學生缺少急救意識;體育老師對體育設施了解不充分,教學內容不熟悉,學生保護不到位;缺少與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對某些學生的身體狀況不熟悉,運動量設置不科學。
小學生正處于人際交往的關鍵時期,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但偏自我主義,缺乏集體意識,因此,老師管理起來相對困難。為了兼顧所有學生,老師必須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首先,學校要加強對體育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對于某些貧困地區來說,老師可以尋求有關部門的撥款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來增加基礎設施的資金,讓學生都能享受到安全的體育器材。比如,在小學體育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增強體質,通過單杠或懸掛等方式進行訓練,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保證充足的單、雙杠設施,積極尋求當地部門的幫助和社會的愛心捐款,購買一批質量好的體育基礎設施。此外,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學校基礎設施的監督力度,加強對學校的排查,檢查其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在小學教學中,除了要增強基礎設施的投入,還要提高體育老師的基本技能和個人素養。因此,學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考核,讓他們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積極地為學生的體育學習服務。另外,小學體育老師還要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通過微信向家長宣傳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學習一些安全知識[2]。具體來說,體育老師要重點研究體育教材內容,科學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比如,在進行小學足球運動時,為了保證學生的體育活動順利進行,老師可以提前排查場館,考慮到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如碰撞、摔倒等,并準備一些消毒藥品,以防意外發生。從班級中選出一些同學進行分組,讓他們負責不同的安全事故,學習一些急救方法。這樣,一方面能夠減輕老師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管理,逐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在進行體育課之前,體育老師要明確地告知學生,不能脫離班集體進行活動,也不能違背課堂規則,如果違背了課堂紀律或脫離集體活動,老師就要做出相應的懲罰。此外,老師還可以在小學體育課中采用多樣的管理方式,讓自律性較強的學生監督自律性較差的學生。這樣,一方面能夠集中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另一方面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規避安全隱患,老師必須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另外,小學體育老師也要合理地進行課件規劃,向學生潛移默化地傳輸安全防護知識,讓學生學會自我保護,不能讓他們出于自己的好奇心而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