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豐文
(廣西百色市那坡縣德隆鄉中心小學 廣西百色 533900)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知識講解上,忽視了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使語文教學給學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質量差。
生活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生活場景來激起學生的情感意識和態度體驗,從而使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教學內容,快速構建起語文的知識結構,獲得學習經驗、掌握語文技能,從而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偏小,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通常通過形象思維來理解和認識世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水平,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將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生動、具體、形象,可大大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進而使學生積極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知識探究,構建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首先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輕松活潑、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場景,鼓勵學生在情境中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互動交流和情感表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興趣和求知欲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1]。比如,學習《女媧補天》這課時,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貼近生活的動畫視頻,將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與生活中縫補的母親形象聯系起來,為學生營造出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使學生結合動畫視頻,通過類比來理解女媧補天的偉大,喚醒了學生的情感意識,進而深刻體會到女媧為了人類不怕困難、勇敢無畏的偉大精神,將古老的神話故事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識水平有限,教師在教學時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模擬真實的生活片段,使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運用知識進行交流,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出高效課堂。比如,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課時,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模擬了生活中常見的片段,使學生將自己帶入到生活情境中,激發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喚醒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從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情感意識獲得自我感悟,體會到文章中的深刻內涵,理解了不同評價中都飽含著父母對孩子的愛,感受到愛的不同表達方式。教師通過對比方法為學生模擬了生活中兩個相似的片段,家長不同的做法帶來了不同的結果。第一個生活片段:兩個孩子在馬路上嬉鬧,家長發現后及時進行嚴厲制止,兩個孩子隨后走進車少的安全區玩耍;而另一個生活片段:兩個孩子在馬路上嬉鬧,家長看到后沒有及時制止,不久后,兩個孩子嬉鬧著突然沖出馬路,一輛車剎車不及時撞到了兩個孩子。隨后引發學生思考:是及時制止危險行為的家長對孩子好,還是放縱孩子肆意玩耍的家長對孩子好?通過兩個模擬生活片段的對比,學生清晰地看到,雖然父母嚴厲制止了孩子的錯誤行為,但卻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而放縱會使孩子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進而深刻體會到一時的嚴厲往往能體現出父母深沉的愛,進而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的理解,提高了學習質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教材,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充分利用多種教育資源為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多樣化生活實踐,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機會,實現寓教于樂的生活化教學,構建出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高效語文課堂。以二年級《回聲》這課的學習為例,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空曠的田野、房子、車庫等地去喊一喊、聽一聽,使學生切身體會生活中的回聲現象,輕松理解文章內容,進而既學習了課文中的語文知識,了解了回聲形成的原因,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構建出高效課堂。
語文知識源于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能夠拉近語文知識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學生對知識內容理解起來更簡單、更深刻,進而構建出貼近學生生活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