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霞
(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海美小學 福建泉州 362211)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是學生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養成的重要階段。數學是小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提高數學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正契合了立德樹人的思想[1]。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提高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礎階段,這個時期內的學生可塑性極強。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中,教師合理滲入德育教育,不僅能豐富數學教學方式,還可以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將立德樹人理念灌輸到日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以后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要想學生成長為更優秀的人才,不僅要掌握教師講授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合理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更好地接受知識的同時,得到德育知識的熏陶,可升華學生的精神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立德樹人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要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數學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快地理解課堂內容,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文化知識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例如,學習有關小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讓一個同學幫助家長去超市采買物品,并將憑證帶到課堂。小明媽媽囑咐小明購買一支牙膏(10.9元),三只牙刷(9.99元),一斤蘋果(5.8元),一塊肥皂(4.5元),結賬時,小明拿著媽媽給的35元錢是否足夠?老師這時可以引入小數加減法的概念,讓學生積極跟隨老師的講解,幫助小明一起計算,加強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知識的理解。通過計算,大家發現小明媽媽的錢完全夠支付這物品,小明可以利用剩下的錢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可以將剩下的錢全部交給媽媽,完成任務。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幫助小明做出正確的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立德樹人要求。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應用,多媒體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使用。在數學教學中,由于數學本身比較抽象、難以被學生理解,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生動、有趣的特點,創新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保證數學課堂的高效開展。例如,學習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汽車的動畫,可以將汽車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狀,再進行動畫演示,看得出汽車跌跌撞撞。這樣的方式會引起學生的哄堂大笑,教師可順勢引入圓形的概念及與圓有關的知識。引入這些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直觀概念,還能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更加了解學生,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的氛圍。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以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可以通過開展學習小組的模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增強合作意識、團結意識,在與他人合作中共同探討問題,不僅能提升數學教學效果,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豐富數學課堂[2]。比如,學習柱形圖表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如讓甲組同學統計4-6年級學生的不同作息時間,乙組統計班級里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對于這些任務,需要同學之間展開合作才能完成。以甲組為例,他們需要在內部進行分工,深入到不同的年級中進行統計,再將數據帶回本小組進行匯總分析。結合所有人帶回的數據,制成柱形統計圖,甲組成員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各年級的作息時間,再深入分析不同年級作息時間的背后原因,在組內進行交流討論,達到對柱形圖制作的掌握。這種小組合作模式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符合立德樹人的理念,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機會,提升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其都能獲得教育的成功。
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高效地吸收數學知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可以帶領學生找到正確的數學學習方向。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自學能力,為高效數學課堂的創建提供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