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方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任務型教學模式是依據學生學習需求的滿足程度,了解學生在情感認知、技能掌握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展開以學科特點為基礎的教學計劃。要通過教學工作強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歸屬感,實現不同階段英語學科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切實考慮到學生語言感受力的個體差異,做好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教育和教學思考。結合教學工作的實踐性條件,對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分析,以課堂教學為應用此模式的工作基礎,進行教師角度的英語教學探討。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從發現知識體系中的某個片段開始,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發現可學習的英語知識,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語言能力。通過對英語教學的合理規劃以及模式應用,建設以教育功能為主導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運用語言,并不只是把英語學習當做在校期間的師生合作任務。確保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可完成性,建立以完成學習任務為前提的教學模式。把任務型教學模式融入教學工作的具體實踐中,改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被動狀態,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動作用的參與者。
英語教學一般是按照固定的語法內容,進行學生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的提升。設置課堂中的模式板塊,主要是控制每個知識點的講解知識,關注到學生適應不同語境的整體差異,發現學生英語學習的章節難點。而過于清晰的板塊設置,會讓學生提前了解到課堂所要講解的知識點,不能夠在預習過程中進行較為全面的課本閱讀,導致學生出現知識結構的不完整記憶,嚴重影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整體表現。也讓不少學生缺乏基本的認知水平,一味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向前走,無法真正達到運用英語知識的學業水平。
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心理,是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內容的潛在動力。當學生習慣了課堂中的被動狀態,就會把學習當成是需要完成的課程內容,而不是想要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任務型教學模式把許多學習問題放在了課堂上,使部分無法快速得出問題答案的學生,失去了原本對知識的渴求和堅持,呈現出學習過程中的不自信和不作為,使學生無法實現在知識海洋里的探索行為。處理問題較為快速的其他學生,會很快適應有固定教學模式的英語教學,實現自身語感能力和理解水平的穩步上升,使英語課堂中出現學生素質的不平衡現象。
英語課堂強調學生運用知識的個體能力,鼓勵學生勇敢發表自身言論,對學生的語法、發音有重點要求。而多數學生都缺乏自我表現意識,所進行的英語表達過于簡單、使用詞匯不夠準確。為保障學生英語學習的整體素質,教師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習題講解和解題任務,實現學生對英語知識和語法內容的融合記憶,使學生能夠了解習題材料的正確意思,形成對知識結構的實踐中記憶。但任務型教學模式包含了對學生能力的指導要求,已經將知識結構進行了課堂處理,更注重教師對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教育。大量的習題使用會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過于重視卷面分數和錯題原因,不能夠正視自身能力的可塑性。
任務型教學模式需要師生共同完成對學習問題的探討,形成以小組或團隊為基礎的課堂互動。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總在提出問題,無法對某一學業問題進行整體意見的融合。部分學生還會因溝通過程中的摩擦矛盾,產生對英語課堂的短暫性排斥行為,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課堂開展,也使矛盾雙方難以做到對課堂知識的耐心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矛盾的當堂處置,會引發學生在互動形式中的不理解情緒,影響學生在后續學習中的課堂反饋,使教師無法準確判斷學生的處理能力,給出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反饋建議。
將英語教學中的任務設置,進行課堂知識點的整體融合,幫助學生適應英語知識的理解過程。圍繞教材章節的學習難點,設置學習難點知識的模式板塊。將知識的學習指點以及運用處理,拆分成互不關聯的板塊內容,形成注重學生個體能力的任務型課堂。要求學生依照英語教材和知識結構,實現全面而準確的知識點學習,做好預習過程中的問題處理。不斷聽取學生的學習困惑,改變學生處理問題的不當方式,提升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認知水平。適當調整教學工作的課堂節奏,讓任務型教學模式實現提升學生學業水平的實踐能力。
針對課堂任務的實現過程,做好學生英語學習的問題輔導,讓學生指出他們所遇到的學習問題。依據學習問題判斷學生在知識記憶和知識理解等方面的不足,了解學生因倦怠心理或渴求心理,所呈現出的主動學習狀態或被動學習狀態。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做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整體規劃,為學生創造探索英語知識的可靠驅動力,使學生能夠有克服重難點問題的良好狀態。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自信行為,鼓勵學生堅持做好課堂任務的處理,幫助學生找到體會英語文化的自身語感,實現學生理解能力和整體素質的逐步提升。依據學生不積極、不作為的被動狀態,進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適應性調整,讓英語基礎不夠牢固的部分學生,能夠跟隨他人腳步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結合英語課堂中的學生表現,做好學生發音問題的現場矯正,重視學生言論對其自身發展的切實影響。提高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課堂要求,使學生具備運用英語詞匯的基本能力,不斷擴充學生整體的知識儲備量。通過語法內容的習題練習,培養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語感能力,應用任務驅動法實現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計劃。減少學生所練習的英語題量,重點對學生理解錯誤的知識點內容,進行運用方面的課堂講解和二次演練,確保學生對知識結構和細節考點的準確把握。
要在組織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時,考慮到學生小組或學生團隊的整體能力,減少學生之間的溝通矛盾和排斥行為。以幫助學生在互動中學到有用知識為主,減少重難點問題在互動形式中的課堂演練,著重鞏固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理解記憶。疏導學生在師生互動中的不良情緒,使學生能夠以健康積極的學習心態,給予教師有關于學習的課堂反饋。讓教師了解到教學工作的不足之處,對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當考慮到的互動情景,進行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布置和整體管理。
教師要實現對英語教材的細致研究,列出學生每學期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內容,并將所有內容進行難易程度的教學分析。根據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基礎,提出課堂教學應當完成的具體任務。通過對話練習或習題練習,將教學任務引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英語知識的細致探究。依照教學任務的課堂穿插,設置學生每堂課所要記憶的知識點數量,并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活動任務。通過游戲活動或學習活動,實現合理提出教學任務的實際引導,讓學生以教材知識為架構,完成對已記憶知識的學習運用和未接觸知識的活動記憶。
教師要圍繞學生學習的個體觀念和整體能力,進行任務型教學模式中的自我要求。針對組織學生、講解知識等方面的不適應情況,轉變自身對英語教學的刻板看法,重視學生對教學工作的實際反饋,加強處理學生問題的溝通協調能力。運用多媒體設備和微課資源,學習其它優秀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可行方法。將自身運用軟件知識、操控信息技術的素質能力,進行英語教學中的不斷提升和應用反思,使英語課堂能夠呈現出符合學生見聞的現代感。針對教學任務的課堂完成情況,做好學生英語能力的任務要求,圍繞師生互動中的英語教學過程,提升教師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學生管理能力,使教師具備提高學生學業水平的綜合能力。
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點所在,激發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表現欲望,提高學生參與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積極程度。結合英語知識的理解難度,進行任務流程的必要布置,設置能夠激發興趣點的模式板塊,建立以興趣為節點的教學過程。依據學生在音樂、運動等方面的興趣愛好,應用與課堂相關的英語曲目或者英文電影,讓學生配合中英字幕完成對英語內容的學習,實現學生興趣與英語學習的課堂融合,保證學生對重要知識點和文章內容的穩固記憶。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化中的有趣部分,將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學生興趣的教學考慮,使教學工作具備人性化、具體化的整體優勢。
英語教學要立足于教學工作的可行措施,對能夠改善的課堂問題和問題影響,進行教學模式下的必要管理和整體控制。考慮到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需求,將任務型教學模式用于英語教學的課堂形式中,做好對模式板塊和教學方法的整體應用。結合教師、學生、課堂等重要因素,實行對教學模式的必要改革,把教學質量進行教師角度的嚴格管理,使英語教學獲得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