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長樂中心小學 浙江杭州 311123)
本文以角的度量一課為例,淺議如何通過動手動腦有效開展數學教學,從而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此外,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課本上傳統、枯燥的理論知識缺乏足夠的興趣,卻對一些動手實踐活動和趣味性的教學充滿好奇心和渴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角的度量這一知識點教學時,要給予學生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操作和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這也是開展角的度量這一課程教學的基礎和保障。由此可見,角的度量教學對培養小學生的動手動腦習慣有重要意義。
角的度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目前在教學中,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情況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他們正處于思維發展和成長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一實際,在開展角的度量相關教學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成長奠定基礎,也為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認知情況出發,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實踐,通過動手動腦的方式完成對角的度量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小學生中能夠使用量角工具準確測量給出的角的學生占不到一半的數量。同時,能夠準確掌握量角知識,具備量角技能的學生數量也沒有占到一半。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較低,所以在測量角度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加上小學生愛玩心理嚴重,經常會出現在角度測量時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在不知不覺中走出學習狀態,導致角度測量的正確率較低,并且,小學生的記憶力時間相對較短,如果對測量的數據不能及時進行記錄,那么很快就會忘記或者出現記錯的現象,這也是角度測量正確率低的原因。
角度的度量中會涉及對角的大小的判斷,但是目前大部分學生在判斷兩個角大小的時候還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無法準確進行大小的判斷,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角的大小本質,沒有了解到角的大小和它張開的大小有關系,和邊長大小無關。比如,部分學生會對一些大的角度進行描述,但卻在語言的運用上不能準確表達,甚至有一些學生對角度的概念沒有足夠的認識,在理解角度大小的時候會認為是兩條直線相交,對于角度沒有絲毫的認識,這都是因為小學生對角及角度沒有明確定界,所以才會導致理解錯誤。
學生測量中產生錯誤的原因一方面是測量的時候不夠仔細,另外是內外圈刻度讀錯,或者方向讀反,第三個方面就是存在估計數據的情況。比如,在具體測量過程中,某角度和直角非常接近,教師的要求是讓學生測量出該角的角度是多少,部分學生一看該角度接近直角就直接回答是直角,還有一些同學在測量的時候量角器使用不規范,或者在測量的時候容易出現抖動或標記偏差,導致角度測量結果不準確,還有一些小學生在測量的時候無法認識量角器的符號,甚至會因為抄錯數字而導致角度不準確等,這些都是現階段小學生在角的度量這一課程中常見的問題,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測量技巧,就會影響本節課程的學習,甚至會影響未來的數學學習。為此,學生目前的量角技能需要進一步提升。
因為受到年齡、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的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況不是特別理想,對知識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為了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在數學課堂中真正動起來。
為了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高效學習知識,教師要精心安排和設計教學內容,避免生硬地插入一些話題,比如,在開展角的度量教學時,教師引入了課程內容后,可以讓學生拿出手中的量角器進行觀察,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總結量角器的特點。通過比一比誰說出來的特點多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1]。然后教師可以再一次提問學生,如何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思考后,可能有的學生找到了答案,有的學生可能還不太清楚,這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出量角器測量的方法和步驟,學生通過直觀的方式會對角的度量產生興趣,思維可以得到一定的放松,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自己手中的量角器按照視頻的步驟進行模仿,測量出角的大小。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摸索和掌握測量角大小的方法,在課堂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一邊模仿操作一邊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例如,讓學生測量等腰三角形的角度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等腰三角形的角度和邊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如先用PPT演示等腰三角形的原理和角度之間的關系,然后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進行角度的測量。并且,使用多媒體還可以將具體的測量步驟生動地表現出來,使他們在充滿興趣和好奇的狀態下自主地跟著多媒體的演示進行測量,在測量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進行提問,這樣就可以使學生一邊實踐一邊思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目的,使學生對角的度量有更明確的認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好動的年齡,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游戲教學法目前得到了很多教師的關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2]。比如,教師在講解了關于角度量的基本方法后,可以把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每一個小組每一次派出一個代表進行比賽,看一看誰最先測量出黑板上面角的大小,在這樣一個比賽性的游戲中,學生會很積極地參與進來,通過比賽,能夠培養學生的反應力和應用能力,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讓學生真正實踐操作,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有效提升學生對角的度量這部分內容的掌握。再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滑滑梯的小游戲,因為滑梯的建設和角度有一定關系的,通過學生從不同高度的滑梯滑下來,讓學生感受到角度和滑梯角度之間的關系,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滑滑梯的過程中對角度這一知識點產生更深刻的了解。并且,對小學生而言,他們也更愿意投入到游戲教學中,在游戲中感受知識、實踐知識,就像本次滑滑梯游戲,就可以讓學生借助游戲來強化對角的度量相關知識點的認識。當然,除了上述的游戲,還有很多游戲都可以達到強化學生多學知識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找出符合自己班級學生學習特點的、學生喜歡的游戲,借助游戲趣味性的特點,帶領學生動手動腦,在操作中掌握度量角的方式方法,從而為角的度量這一課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條件,讓學生掌握真知。
教師進行完一節課知識的講解后并不意味著教學就結束了。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讓學生在對知識的回顧中總結出一些規律,進行反思。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一節課的收獲,也可以讓學生把課堂中自己存在疑問的地方提出來,保證學生可以準確無誤地掌握一節課的內容。除此以外,教師應適當對課堂內容進行拓展,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大家平時應該都玩過滑梯,那么滑梯的角度為多少才是安全的呢?”這樣一個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更容易引發學生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對提升小學生數學水平有重要的意義。比如,教師講述完角度量這一部分內容給時,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本章節的知識內容,綜合和回顧及拓展訓練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總結和回顧中,還有在開展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解答教師的一些問題,而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注重問題的有效性,這樣才能使他們將所學知識充分利用起來,達到鞏固和拓展的目的。當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還要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補充和拓展講解,使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同時,在教師的拓展講解中獲取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多的內容,從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使學生對角度的測量和角度的概念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3]。
總而言之,角的度量這一課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課程,也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現階段角的度量教學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并且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情況并不是特別理想,對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機會,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創新,并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讓學生動手動腦,通過實踐掌握測量角的方法,幫助學生獲得數學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角的度量這一課程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在學習本節課的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動手動腦習慣,為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