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如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江埔小學 廣東廣州 510925)
小學英語是2001年新課程實施以來新開設的一門學科,從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需求出發,小學英語課程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進一步學習和整體學習打下基礎。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且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大,死板沉悶的教學氛圍會逐步消磨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長此以往,會導致課堂英語學習氣氛和狀態不佳,使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科產生消極態度。
教學由教師主要是我國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弊端,尤其在小學階段,教師往往持有“學生沒有能力去自主學習,教學必須依賴于自己才能得到穩定開展”的錯誤觀點,導致學生嚴重缺乏自主思考。
以偏概全,即教師常常通過極少數學生的學習問題和學習反饋去看待全班學生,尤其是在提問環節,教師拋出某個問題詢問學生,如果這個學生回答得較好,教師則認為其他學生都理解和掌握了,如果這個學生回答得不好,教師則認為其他學生也不懂,必須進行再次講解。
課堂氛圍是教學的基礎,尤其對小學生而言,良好的氛圍能引導學生自主沉浸在教學中,幫助學生調用自身的積極性和興趣去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氛圍的搭建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去選擇,下文將從信息化技術搭建氛圍和游戲手段搭建氛圍出發[2]。以廣州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6“Pets”為例,章節主要以寵物為中心,為了搭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圖片、視頻和動畫播放關于動物的視頻,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和積極性的同時回顧小動物種類,為口語討論環節奠定基礎。以廣州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1“Colours”為例,章節主要以顏色為中心,為了搭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可利用卡片展示游戲教學,教師以“開火車”或搶答的形式詢問學生卡片上的顏色,展開積分制度,由于此章節教學并未開始,學生只能用漢語回答,幾分鐘過后,教師說:“同學們都知道顏色用漢語怎么說,那你們知道用英語怎么說嗎?現在讓我們走進本章節教學去學習吧,學習后,我會再次組織搶答,讓我們看看目前的前幾名能否守住擂臺,哪些同學的積分會追趕上來吧!”通過這種游戲的方式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自主學習是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教學方法之一,它的開展保障了學生的教學地位,使教學由教師主導變成由學生主導,在開展此環節前,教師可設置問題,加強此環節的力度和效果。以廣州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Module 5“Sports”為例,學生自主學習的部分包括單詞拼讀、閱讀部分的翻譯、重點句型的運用及回答等,自主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對即將開展的內容產生一定的認識和思考,從而在教師組織教學環節中,學生能對自己的疑問和問題進行梳理和解決。同時,教師的教學必須參考學生的自主學習結果,根據這個結果選擇教學的重難點,切實保障教學的針對性。
分層提問形式能尊重學生差異,通過提問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自己的水平能力下進行最大程度的思考和探究。以廣州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 11“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為例,章節主要圍繞天氣,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教師可從章節重難點出發,對低層次學生的提問主要集中于對天氣的說明上,如教師提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學生回答:It’s sunny/warm/cold.對中層次學生的提問可以加入某個國家或某個季節,比如,教師提問: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anghai today?Is it cold in November in Shanghai?對高等學生的可以根據天氣詢問學生的活動,比如教師提問:It's going to rain soon. What are you going out for?It's snowing. How about making a snowman?通過這種方式,縮小提問的范圍,保障每個層次的學生經過思考和探究都能回答問題,逐步建立自信心,得到學習上的鍛煉和提升。
小學英語是英語學科的起點,對學生、對整體學習、對國家社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問題,積極面對,積極采取策略措施去改正和調整,以保障教學的針對性和正確性。最后,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被廣大教學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