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寧寧
關愛學生、教育學生是對每位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把握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把握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規律,耐心引導,細致觀察,用自己真誠、博大的愛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立德樹人主要指的是教師在化學學科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的化學知識,還要對學生宣揚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認識和道德觀念。如今的社會中,許多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這情況非常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在初中階段的學科教學中向學生宣傳德育方面的教育至關重要。初中生正是形成價值觀念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化學教學中進行立德樹人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且不會輕易地在價值形成這個過程中被誤導。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發展,基于立德樹人方向的德育工作是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等進行正面積極的引領和指導。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相關的德育知識,注意自身的言行,為學生做好榜樣示范,讓學生在學習化學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
在化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時需要充分結合化學教材,從教材中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進行立德樹人的德育教學。教科書是每一門學科教學的主要參照,是教師授課的主要依據,因此,無論是學科知識教學還是德育教育,教師都不能忽視教材的作用,從學生學習的學科知識中,為學生普及我國一些在化學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化學家,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發展的實力,使其更熱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驕傲感[2]。
以“有機合成材料”為例,教材中主要介紹常見的合成材料的應用和有機材料的特點。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普及我國在有機合成材料方面的成就,介紹我國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的主要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在化學領域的成就。
立德樹人的教學強調教師要在教學中進行“樹人”,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將學生分為小組,引導其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提升自己的自學能力,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提升自己的參與度,減小對教師的依賴程度,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3]。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應深入學生內部,了解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參與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促進小組探究學習模式在初中化學課堂上發揮最大的教學價值。
以“質量守恒定律”為例,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學會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可以先在課堂上借用微課視頻對這一部分的知識進行設計,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相等,這樣通過小組交流和討論,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自我反思能力也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只有學會自省,定期進行自我反思學生才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各種問題。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這三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自評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學生不能有效認識自己的問題,而教師在教學時一對多,面臨眾多的學生,不能對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進行深入觀察,在這兩種評價方式上結合小組互評就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公正地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這樣學生可以根據反饋進行自我反思,解決自己上課不夠活躍、協作能力不強、動手操作能力較差等問題,在下一次的課堂學習中有效提升自己。
在如今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教師應盡可能地在實際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