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誼
(廣東省陸豐市甲東鎮鐘山中學 廣東汕尾 516536)
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修辭方法的運用、課文閱讀能力、作文語言組織能力等多個層次方面的內容[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的安排,針對學生不同核心素養能力進行培養和引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和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和興趣。信息化技術和語文課文的融化,不僅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還能為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興趣是學生學習一門課程的主要動力源泉。初中生的興趣非常廣泛,對于新奇特的事物更是如此。然而,在語文教學中,由于授課方法、課程內容的單一性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隨著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語文教學模式。信息化教育模式的采用,可以讓學生見識到全新形式的語文知識,借助信息化設備,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信息化教學方法的形成,標志著我國教育領域再一次獲得了重大性突破,大大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迫切想要接觸到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而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內容過于乏味,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因此,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應運而生,在傳統教學中融入眾多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推動了教學進程的進一步發展。
在初中階段,學生正值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無論身體還是心理都處于比較活躍的時期。因此,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雖然自身具備一定的自律性,但這種自律性非常薄弱,通常不能堅持到下課,隨著自律性的降低,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學習能力逐漸出現下滑現象,導致語文核心素養水平不高。
為了改善上述情況,提高學生的自律性,教師可以結合信息化設備,抓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自律性。通過信息化設備在課前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明白本節內容的重點、難點,同時,形式多樣的信息化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在語文課堂中做到高效、主動學習,為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打好基礎。例如,教授《紀念白求恩》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體現醫生無私奉獻的視頻,拉近學生和課文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初中語文時,學生不僅要練習寫作,還要學習朗誦、閱讀。通常情況下,教師會要求學生將作文內容或閱讀語感加入“聲情并茂”的元素。結合“聲情并茂”,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含量,培養學生朗誦能力,從而帶動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但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少結合“聲情并茂”元素,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感受不到語文知識的魅力,學習缺乏動力,語文成績也難以提升。
所以,語文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對學生的一些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授課過程中,“嚴己方可律人”,讓學生意識到教師的要求是對學生的一種幫助,從而改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情景融入,屬于“聲情并茂”元素下的一種方法。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設備,創設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情景,讓學生通過多個感官的感受,體會“聲情并茂”的作用和魅力。例如,教授《三顧茅廬》時,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融入到課文中,感受三國時期的氛圍。
信息技術是現代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和方法。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教師的授課質量,提升學生課堂感受,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2]。然而,信息技術畢竟是一種方法,可以適當使用,過多過少都不合理。在我國農村,雖然信息化已經得到普及,但由于學生接觸到的新鮮事物有限,過多使用信息化技術,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移到信息化技術上,不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因此,在農村教學中,依舊要以傳統教學為主,增加學生知識儲備、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信息化技術在語文中的應用對教師和學生都有明顯的益處。但信息技術始終是教學的一種手段,教書育人才是根本。因此,信息技術可以使用,但是,絕對不可以作為課堂主要內容,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