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春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提出“對外宣傳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思想基礎,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創新發展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對外宣傳工作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新時代黨的對外宣傳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任務,以及國際形勢復雜深刻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對外宣傳工作的職責任務進行了新的闡述。
第一,對外宣傳工作的職責任務是向世界展現和傳播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雹倭暯剑骸缎貞汛缶职盐沾髣葜鄞笫?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同時為世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聯合國每年度發布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指出,近幾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中國經濟發展速度與世界各國相比始終是“最優生”。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向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展示了實現現代化的新路——社會主義和“中國模式”。一些西方國家因此利用其強勢話語攻擊和抹黑中國形象,在國際社會混淆視聽,宣揚普世價值,把中國描繪成反對民主、踐踏人權的封建國家;宣揚新自由主義,否定公有制、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揚歷史虛無主義,歪曲歷史、“解構”歷史,妄圖表明共產黨領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偶然的,中國可以重新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國際話語權的爭奪和提升,契合世界各國對和平與發展的共同訴求,以解決共同問題為切入點,在各種場合深刻闡釋中國主張、提出中國方案、承擔中國責任,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國際新秩序、亞洲新安全觀、正確義利觀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倡議,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共識。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歷史機遇,通過對外宣傳工作,引導國際社會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形象。必須大力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了解和接納中獲得最大限度的價值認同。
第二,對外宣傳工作的職責任務是努力增強國際話語權。國際話語權的爭奪一直是國際政治交鋒的焦點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努力“增強國際話語權”、“提升國際話語權”。當今世界的主流話語體系及其背后的標準,仍然是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國家經過長期建構和傳播形成的。以這一標準來評判中國實踐和中國道路,只能使中國處于“有理講不出,說了傳不開”的被動挨罵位置,使國際社會無法對中國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與我國現有的綜合國力和大國形象形成巨大反差。中國通過外宣工作努力提升國際話語權,就是要向國際社會講清楚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歷史、國情和民意;中國主張“強國不霸”,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發展經驗可以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中國是負責任大國等。對于西方國家的攻擊和抹黑,在對外宣傳工作中必須與之展開論戰,揭露“普世價值”的欺騙性、“新自由主義”的局限性、“歷史虛無主義”的誤導性,讓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到這些只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手段和伎倆。
第三,對外宣傳工作引導國際社會認識中國的視角、途徑和方法。2014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比利時歐洲學院演講時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我們走出了這樣一條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雹倭暯剑骸队^察和認識中國,歷史和現實都要看,物質和精神也都要看》,《人民日報》2014年4月1日。這三個“獨特”,被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國內國際講話中反復提及,成為對外宣傳工作引導國際社會認識中國的重要視角。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中國的今天現實來自于昨天的歷史。只有了解中國的歷史,才能懂得中國今天為什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才能懂得中國的未來為什么會去往這里而不是去往那里。在這次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選擇了幾個中國最顯著的特征與國際社會分享:其一,“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歷史沒有中斷過,2000多年前諸子百家的許多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其二,“中國是經歷了深重苦難的國家”。中國人民對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記憶猶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其三,“中國是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人民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從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出發,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且取得了成功。其四,“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讓13億多人都過上好日子,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中國目前的中心任務依然是經濟建設。其五,“中國是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國家”。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將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推動力量,而且將為世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對于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觀察和認識中國的“兩大維度”——一是歷史和現實維度,二是物質和精神維度,而這兩大維度又密切交織在一起。這些重要論述,提出觀察中國的歷史視角、文化視角、辯證視角、問題視角,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提供科學的認識路徑,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認識中國、解釋中國這一問題上的具體展開。把握中國獨特性,是引導國際社會認識中國的立論基礎和實踐依據,從而科學回答“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的重大問題。
黨的對外宣傳工作的內容,是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以及不同時期的國際形勢,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在新時代,黨的對外宣傳工作包括哪些具體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就此作了明確闡述。
第一,宣傳闡釋中國夢及其世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后提出了當代中國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對外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①習近平:《要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人民日報》2014年11月31日。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講清楚13億多中國人如何在中國夢感召下辛勤勞動和追求夢想,講清楚中國人怎么想、怎么做,中國將要走向何處、未來前景怎么樣。一是要講清楚提出中國夢的“前因后果”,即中國夢何以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和夙愿,何以體現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何以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二是要講清楚實現中國夢的依靠力量,這個依靠力量就是人民,即圍繞“中國夢是人民的夢”這一根本屬性,“中國夢”是如何把個人的夢、政黨的夢、民族的夢、國家的夢貫通起來的。三是要講清楚實現中國夢的基本國情,就是中國仍處在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在這一特定階段實現改革發展,需要面對艱巨的挑戰、付出艱苦的努力。四是要講清楚中國夢與世界夢的相融相通。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0月22日在倫敦金融城演講指出:“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發展必將寓于世界發展潮流之中,也將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機遇。”宣傳闡釋中國夢及其世界意義,就是要向世界傳遞和表明中國致力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真誠意愿。
第二,努力做到“四個講清楚”。習近平總書記在“8.19”會議講話指出,做好宣傳思想工作要做到“四個講清楚”,從共性和個性的辨證關系出發,闡述中國的歷史、現實與前景。②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一是“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使得中國歷經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仁人志士歷經百年救亡圖存的浴血奮戰,推翻了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并建立了新中國,經過不懈努力,時至今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要引導國際社會深刻領會我國發展道路的必然性。二是“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文化輝煌燦爛,歷經千年綿延至今。作為中華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中國乃至東南亞國家以及世界提供了豐富的滋養,因此應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三是“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積淀成為普通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影響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四是“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馬克思主義始終注重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一系列思想和理論成果,同時與中國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相契合,指導中國不斷發展進步。
第三,注重塑造四種大國形象。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將國家形象歸納為四個方面:“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雹倭暯剑骸短岣哕泴嵙?實現中國夢》,《人民日報》2014年1月1日。這四種大國形象,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從國情和歷史文化、發展成就、對外政策和社會屬性四個維度闡釋中國國家形象?!拔拿鞔髧敝饕獜娬{我國的悠久文明傳承,多個民族在中華文化的容納下和諧統一、多元共生;“東方大國”主要強調了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在這片土地生發而成的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東方智慧、東方文化;“負責任大國”表明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懈努力的堅定意志,以及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實踐;“社會主義大國”主要強調我國的社會制度,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通過在國際社會不斷宣傳和樹立四種大國形象,使國際社會不斷深化對中國的認識。
第四,傳播中國的世界價值觀?!叭祟惷\共同體”是中國的世界價值觀的核心內容,顯著區別于西方國家的“西方優先”的價值觀。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順應了當今世界潮流與歷史大勢,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責任擔當,引發了世界范圍的熱議和共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努力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我國開展對外宣傳的重要任務之一?!叭祟惷\共同體”也成為中國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的核心內容及價值目標。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從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到雅加達亞非領導人會議,從雁棲湖邊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會議到西子湖畔“G20峰會”,從紐約聯合國總部到日內瓦萬國宮的主旨演講,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重要場合百余次談及“命運共同體”。在坦桑尼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在印尼,他倡議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在亞太經合領導人峰會上,他提出“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國際刑警組織大會上,他提出“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叭祟惷\共同體”實現了由國家層面命運共同體向區域層面乃至世界層面命運共同體的轉變;實現了海峽兩岸 “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向全球層面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轉變;實現了由現實層面的“利益共同體”向虛擬層面 “網絡安全共同體”的轉變。這種由小到大、由內到外、由實到虛的轉變,不僅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同時更擴大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延范圍,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化和發展。
在實踐層面,“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年來,我國共簽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協議超過100份,已實現中東歐地區全覆蓋;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南半島、中蒙俄及中巴經濟走廊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2017年,“鄭新歐”“義新歐”和“長安號”返程貨物滿載率均為100%,“漢新歐”“渝新歐”滿載率均超90%。截至2018年底,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總額累計超過6萬億美元。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在跨越“數字鴻溝”、教育減貧、文化交流、醫療合作等方面釋放出越來越多的紅利,讓更多民眾分享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蛋糕”,提高了相關國家民眾的福祉,這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價值觀的最好踐行。在對外宣傳工作中,要把上述思想理念及具體實踐闡釋清楚,把中國的世界價值觀傳播出去。
做好新時代對外宣傳工作,必須找到切合實際的對策和路徑。對此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對外宣傳的感染力和親和力。習近平總書記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高度重視。2014年11月,他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提升我國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痹跁娢乃嚬ぷ髡邥r提出了“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①《習近平出席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16年11月3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29385197.htm。的殷切希望。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對外宣傳工作的全新載體,對外宣傳工作要通過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影響世界。在這個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許多具體闡述,比如提出“講好五個故事”:“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②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新華網,2016年2月19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這五個故事幾乎可以涵蓋中國發展的所有方面,從而極大地促進國際社會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和認同,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歷經深厚的歷史文化孕育,使中國不乏好故事和生動的故事,關鍵要具備講好故事的能力。這個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其關鍵就是要看我們的故事是否具有足夠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我們的話語外國人是否愿意聽、聽得懂,入腦入心,引發共鳴。要深入研究國際受眾的思維方式、表達習慣、文化背景的差異,對中國話語進行國際化轉換,使中國故事更多為國際受眾所認同。這些重要思想為對外宣傳工作成效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指導。
第二,加強新媒體運用和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對外宣傳工作的時效性和廣泛性。不同的時代孕育產生不同類型的媒體,從農業時代的精英媒體、工業時代的大眾媒體到信息時代的個人媒體,以“兩微一端”為代表,以個人為中心的新媒體已經從邊緣走向主流,新媒體“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特性使既有的媒體國際話語權分配呈現出新的發展格局:一方面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打破了西方主流媒體對話語權的壟斷,為世界各國的國際話語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努力占據新聞輿論的國際陣地,對國際社會和國際受眾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另一方面,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對我國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對新媒體深度利用、如何實現中國話語的國際性轉換、跨文化傳播。新媒體時代,信息受眾已經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以往灌輸式傳播已經沒有市場。我國新聞媒體應充分研究這一國際媒體發展趨勢及內在規律,學會善于運用西方人便于理解的方式和語言來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運用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多種表達方式共同作用,引發國際受眾的更多共鳴。對于新媒體運用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出了新媒體建設的“四個重點”:一是“加快媒體融合發展,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二是“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三是“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四是“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這“四個重點”,分別從理念方法創新、推動融合發展、話語體系創新、加強輿論引導等方面加以明確,對外宣傳工作必須以“四個重點”為依據,對新媒體進行深度利用。我國主流媒體在這方面進行了越來越多的實踐,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度嗣袢請蟆?、新華社等國家級媒體已經通過推特、臉書等多個海外民眾常用的新媒體平臺傳播發布中國政治建設、對外交往、經貿合作、文化互鑒、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內容,日益受到海外民眾越來越高的關注,《人民日報》在臉書的粉絲認證超過360萬??偨Y起來,這些成就源于在新媒體背景下,對外宣傳工作大幅度降低了“嚴肅性”內容比重,實現抽象晦澀話語向大眾話語的轉化。我國主流媒體不斷“把別人聽不懂的話語轉換成聽得懂的話語,把容易引起誤解和歧義的話語轉換成清晰明了的話語,把自己明白的話語轉換成大家都明白的話語”,大幅度提升了對外宣傳工作效果,在復雜的國際輿論場中借助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彎道超車。
第三,大力促進文化產業走向國際,強化對外宣傳的融入性和長期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論述,把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作為實現文化強國、進行國際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對外宣傳工作要求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讓世界人民在使用中國文化產品、接受中國文化服務的過程中了解中國的歷史人文、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從而發出自己的獨特聲音。其基礎是通過完善文化產業頂層設計,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產業政策,促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大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產業生產力,健全文化產業發展要素,使中國文化企業的文化產品生產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在中外文化產業合作中更好地助力中國聲音、中國故事的傳播。
文化產業和人文交流的關鍵在于“內容”,這也是外宣工作取得成效的標志所在。中國文化產業能否真正“走出去”,關鍵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內容和內涵有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文化產業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第一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充分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挖掘,把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屬性和文化價值屬性凸顯出來。發掘更多當代中國發展的鮮活生動素材,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文化故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向國際受眾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總之,在這個“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代,提高對外宣傳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論述,是對對外宣傳工作實踐的高度概括和規律認識,是新時代黨的對外宣傳工作的指導思想。在實踐中必須不斷學習和深入貫徹,使對外宣傳工作適應新時代要求,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了解和聯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