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彥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體現在教師的一切言論和行動中。教師個人的示范,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師要在政治思想、個人品德、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統一。教師要求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自己卻不求上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求學生講誠實守信,自己卻極其虛偽,要求學生講遵紀守法,自己卻常常上課遲到早退,這樣學生就會懷疑教育和教學的真理性,懷疑教師的人格和修養。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生才會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教師必須講“政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敏銳性;必須為人正直、正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自己的浩然正氣影響學生,面對喧囂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誘惑,守住一片寧靜,不被世俗塵埃所染,不為金錢物欲所動,一身正氣,兩袖清風[1]。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換代異常迅速,教師必須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既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廣博的相關知識,還要具有堅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業務能力。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感人者,莫過于情”。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2]。只有發自內心地用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愛好、才能、個性特點和精神世界,并一視同仁,把每個學生都視為自己的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師的陽光雨露。要樹立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別差異,促進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關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創造欲。具有同情心,和藹可親,樂于助人,對學生有耐心,態度怡人,情緒穩定,自我控制,相信學生能更好,了解學生,公平地與學生相處。
教師必須對教學充滿熱愛之情,具有樂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必須對教育事業充滿高度的責任感,兢兢業業,不圖名利。教師只有增強教書育人的事業心和榮譽感,才會處理好苦與樂、貢獻與報酬的關系,甘心為教育事業獻身,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受到學生的尊重,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一個人能否成才,首先取決于他是否具有足夠的辨別客觀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及性格。作為一個人內在特質的總和,人格包括了知、情、意、行幾個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就要在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心理結構進行改造、重組、升華。通過加強認知教育,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加強情感教育,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與反應;加強意志教育,形成剛強拼搏、敢為人先的精神;加強自我教育,形成自我調控、自我實現的能力。而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與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是分不開的。
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知識來教書育人,而且要能用自己真誠的“愛”奉獻給學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征服學生,不僅要通過語言來傳授知識,還要用自己的靈魂來引導學生的性格,做一個有魅力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