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兒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從化中學 廣東廣州 510900)
所謂微課,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知識內容、教學過程、素材拓展等內容以碎片化的微視頻形式呈現給學生。微課的核心是教學視頻片段,通常時間較短,5-8分鐘,且容量小易存儲,能夠滿足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微課具有主題突出、內容具體的鮮明優勢,通常一個課程研究一個主題,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針對性;微課制作相對簡單,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趣味創作。
微課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更加的生動、立體、形象、直觀,能給學生帶來視聽上的感官體驗,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知識探究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同時,針對課堂教學過程中未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內容,學生可以借助微課反復學習,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可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高效理解和內化。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化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前預習是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課前預習不僅效率低且質量差,未能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現在,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微課,引導學生借助微課開展自主學習,將原本靜態的文字描述以動態的視頻影像的方式呈現,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前自主學習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理解起來也更容易,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1]。比如,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時,教師課前制作了微課,引導學生利用微課對本節知識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微課中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酸堿中和反應實例,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思考其中蘊含的化學原理,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并結合教材內容探索問題的答案,有效提高了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占重要地位,各種化學實驗支撐初中化學的知識框架,成為了初中化學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出化學學科的特點。但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由于實驗器材、實驗藥品、實驗場地、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因素,很多化學實驗無法在課堂中進行實際操作,導致學生無法對抽象性的化學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影響了教學效率和質量。而且,化學實驗中反應過程、化學現象常常存在反應不明顯、化學反應快等情況,學生無法及時觀察到反應過程,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尤為重要。
將微課應用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對于操作精準度要求高、反應物或生成物有強烈的刺激性、腐蝕性,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或環境污染,以及化學反應時間過于漫長無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進行全面展示的實驗等,都可以以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呈現。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微課視頻走進實驗教學情境,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步驟、化學反應現象,化學反應物進行化學原理、化學實驗技能的學習,比傳統講實驗更生動、立體、直觀,同時可以對沒能及時觀察到的反應現象回看、慢放,使學生觀察更仔細,印象更深刻,強化實驗教學效果,同時有效避免環境污染。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突破重難點知識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也是決定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針對重難點知識內容,教師通常借助演示實驗或反復講解,促使學生達到理解、吸收的教學目的,但由于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仍處于發展階段,對教師的講解未能及時理解吸收。現在,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知識的重難點制作成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在微課的輔助下展開動態的知識探究,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地將復雜、抽象的知識內容輕松理解,從而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比如,學習“溶液的濃度”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理解以及計算是教學中的重難點,需要學生在理解溶液組成的基礎上找準溶質、溶劑、溶液的關系。在學習這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死海”的微課視頻引出溶液的濃度概念,接著視頻中展示出兩瓶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引導學生觀察并判斷兩瓶溶液哪瓶是濃溶液,哪瓶是稀溶液,引出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并認識到溶質與溶液濃度間的密切關系,進而找到計算思路,化解知識難點。
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使原本晦澀難懂的重難點內容在微課的生動展示和講解下理解起來更容易,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也促進了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構建出高效的化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