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婧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越來越重視教育,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新時期的要求。教育改革帶來的教育模式的轉變,也給小學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情境教學法能夠保證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影響下,如何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是廣大語文教師面臨的重大問題。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學習變自覺主動,并能感受到其中的快樂。運用情境教學時,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進行教學,更容易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共鳴,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并快速進入到學習中。例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時,教師可以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事先提問潑水節的相關習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你們參加過潑水節嗎?如果你們參加過給大家講講自己的感受好嗎?”讓學生講述。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描述。然后老師可以再講解一下關于潑水節的故事。潑水節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少數民族中影響力最大、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潑水節有多種活動,歌舞活動、丟包、賽龍舟等精彩活動。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潑水節的習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學生帶著好奇心集中精力地聽老師講課,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
隨著當前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進步,國家和企業更需要創新型技術人才,學校也要更積極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以感知、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創新思維在短時間內無法培養成功,需要學生經過長期艱苦的腦力勞動,以及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鉆研而獲得。創新思維能力是人的各種品質中最寶貴、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提出問題是讓人產生思考的開端,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多多提問,這樣不僅能讓學生主動思考,還能活躍課堂氛圍。例如,教學《皇帝的新裝》時,當朗讀到“皇帝赤裸著站在他的臣民面前,明明沒有穿著什么,而兩個裁縫卻說這是世界最美的衣服”時,教師可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他們為什么這么說?為什么臣民們不敢說真話?為什么只有小孩子才敢說真話?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通過這些問題展開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次思考,使學生從表面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的分析水平,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愛玩,而且普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適當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活動。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又能滿足學生與生的表演欲望。因此,表演體驗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例如,教學《狐假虎威》時,教師可以請學生分別輪流扮演老虎和狐貍還有獨白。在進行分角色演繹時引導學生結合角色的特點變換語氣、適當做相應的動作,如扮演老虎可拍拍胸脯等。三人一組分別表演,優秀表演組每人可獲得禮品一份,從而鼓勵學生的積極性。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進行相應的引導,具體如何演繹由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學生從自身角度理解并自由發揮。這樣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有助于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活力及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學改革,也能在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影響力,以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等諸多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老師應及時改正因地制宜,創設出新的適應學生發展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