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棟
在新課程目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優點長處為主線,使得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綜合發展。各個學科考察的學生能力不盡相同,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有發現學生長處的眼睛,多多培養學生的優點,用心經營教學,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將“以長揚長,以長養長”的培養方案貫穿在教育教學中[1]。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受到應試教育和升學率的影響,經常會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嚴重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參與過少,無法完全體現出自己的優勢。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的方案中可以加入“以長揚長,以長養長”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當學習成績不再成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之后,學生會完全投入到開心有趣的學習氛圍中,不但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也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社會的綜合性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能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不是每個學生都是成績優秀的學生,成績優秀的學生只占一少部分,教師要善于發現其他學生的優秀之處,通過一些日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樹立自信心,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用自己的特長贏得他人的尊重。
班主任可以在班會上為學生設置勞動之星、科學之星、善良之星、歌唱之星、舞蹈之星的光榮榜,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找到自己擅長的模塊參賽,自然會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樹立自信心。班主任對感到迷茫的學生可以設置幫扶小組,著重考慮缺乏自信心的學生,幫助找其到自己的興趣,讓學生嘗試參加新的領域,從而找到自己的長處,將長處延續下去,為自己未來的發展做好鋪墊[2]。
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教學中用“放大鏡”看到學生的優點,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鼓勵,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渴望,那就是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發育不完全,判斷能力也很弱,學生需要教師的肯定來肯定自己,如果教師在平時總是打壓學生的自信,學生的內心就會出現覺得自己不行,什么都學不會的想法,就會失去學習的熱情,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時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肯定,讓學生感覺自己很重要。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學生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睂W生的成長需要贊美,教師要挖掘每一名學生的優點,不僅是對學習好的學生,學生差的學生更是需要鼓勵,這些學生在學習中經常被忽視,因此,教師要關注這些學生,要對學生的成果進行鼓勵,教師恰到好處的鼓勵,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被肯定的喜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受到自己被肯定,覺得自己可以,進而提高自信。
部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總是愛搞小動作,做出這些動作的根本原因是學生渴望被關注,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不應當眾批評,而是要先提醒,告訴他上課要集中注意聽講,對于課堂中的問題,要鼓勵他積極回答,對于他的答案,教師要及時表揚,并在課后激勵他,如果上課集中注意力,肯定會做出更優秀的成績。學生得到表揚后,會努力做到讓教師滿意[3]。
總而言之,自信對學生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優點,對學生的做法作出科學的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此外,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運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以長揚長,以長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