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端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實驗小學 廣東汕頭 515800)
教育對一個國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的關鍵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堅持將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理念貫徹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始終,并充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之結合在一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在學校成為一種體系教育。
在立德樹人基礎下對小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責任,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進行塑造、改變和發展。在進行教學培養時,教師要擺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小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是學生成長所需的必備品質以及將來走向社會中需要的技能。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樹立德業,給學生做榜樣,讓學生立下志向樹立目標,這樣人生才能有希望,激勵學生做道德高尚、有教養的人。中華民族是個講究、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及孝敬都是亙古不變的美德,所以,要讓學生明白自己需要豐富知識量,努力學習,知道自己的時間是寶貴的,在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聽老師的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辜負教師的良苦用心,作為未來的建設者,學生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新時期揭陽精神,不斷學習知識,提高綜合能力、自身素質,為建設家鄉、祖國做好準備。
情景教學法是新時期“衍生”出來的新型教學法,是非常適合新時代學生的教學模式,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建相關學習情景,從而拉近學生和知識內容的距離。例如,教師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知識中獲得快樂,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也恰好響應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們再來看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像在初步接受這一觀念時學生都不理解。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其實很簡單,什么是立德樹人,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清晰的告訴學生,不隨地亂扔垃圾就是“德”,堅持自己,“不大流”“不盲目攀比”就是正確的價值觀。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教師可以以此為根據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親身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生活中的作用,自己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底是為了什么,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對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興趣。
新時代的教學應打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課堂,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诹⒌聵淙伺囵B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錘煉學生的道德品質,牢固樹立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使學生成為知榮辱、講道德的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要從“娃娃”抓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將這種品質在生活中體現出來,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強法律意識,做一個知法、明法、守法的良好公民。教師在培養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加強修養,完善自我,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雖然自己的年齡尚小,但也要為建設社會、報效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因家庭背景和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也存在千差萬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并選擇適合學生的方式對其進行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價值觀時要找到學生接受的“方法”,不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社會“不良現象”的視頻,讓學生找出其中不妥的地方,并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應該怎么做?最簡單的就是在火車上有小朋友在過道里“亂跑”“大喊大叫”,或者在地鐵上一個人占兩個座位,亂扔垃圾等,讓學生去看、去找、去思考。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的生活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不僅決定著學生對一些事情的決定性作用和支配作用。教師在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年齡決定著教師在教學時不能選擇一種模式,而是要走進學生的內心,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觀的自主學習能力。
“少年強,則中國強”,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建設和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跟學生“思想動態”,走進學生的內心,找出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挑起建設祖國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