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霞
(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永正鎮王溝圈小學,甘肅 慶陽 745302)
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想讓學生寫好一篇作文,這一個過程問題重重,困難重重。可能教師平時做的準備工作也非常多,付出的精力也很多,可是作文寫作水平就是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這有多方面的原因,農村的條件水平的限制、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等方面。但是在這些因素里最重要的是教師忽視了教學中的互動藝術,將互動藝術融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文當中,既能夠立足于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有力結合的基礎,又能夠找到一條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新方法。本文將對當前關于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作文的互動藝術現狀進行分析,提出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作文的互動藝術的應用策略,希望對廣大農村小學語文老師有所幫助。
教師的互動教學仍然是在課堂當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實踐能力,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情感體驗。另外教師的作文教學程序單一,目的性缺乏,閱讀和寫作教學相分離,使課內和課外不能緊密地結合,不利于根據實際情況而設置教學過程、增加與學生之間的多種方式互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教師出的作文題目與學生的實際不相符,沒有根據農村學生接觸的有限事物考慮,不利于啟發學生的寫作思路,甚至會導致學生對作文寫作產生一種厭惡的心理情緒。
由于農村的家長科學文化知識水平有限,對于學生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例如:“有時學生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進行責罵,嚴重的還會打孩子。”這在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當中產生了阻礙的作用,導致學生不愿意和別人進行交流,在課堂上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即使有時候教師提問到了某位學生,其也不愿意回答教師的問題,不利于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還有的農村地區運用方言進行相互的交流,普通話不夠標準,所以導致學生在作文書寫過程當中語言不規范,詞語搭配錯誤和病句較多,不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農村的教師一般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師資團隊,由于那個年代的教育發展條件限制,并且加上這些教師一直在鄉村教學,沒有較多的機會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導致那個年代的教師語文素養較現在的教師語文素養不足。在互動藝術教學過程當中,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對于這些教師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并且老教師的思維和觀念比較傳統,接受新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老教師對學生的寫作要求過于單一和模式化,由于自身的創新意識較弱,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也不足,不利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寫作能力,這也不利于學生進行創新型的互動,不利于在這一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
詞匯的積累是作文寫作的打基礎階段,詞匯積累的重要性就像是英語學科當中閱讀要積累單詞一樣重要。幫助學生增加詞匯量,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時做到“下筆有物,揮灑自如”。而如何運用互動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詞匯積累量,需要教師注重文本的閱讀,不僅要精讀文本,還要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在適宜的階段粗讀文本。在農村由于經濟條件和現實狀況的限制,學生可閱讀的文本較少,那么教師就要專注于課本當中的文本閱讀,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在課本讀物的教學過程當中適當地延伸一些課外拓展文本。還可以發揮“班級書角”的功能,讓學生將自己的有限的讀物拿出來和同學們互相分享,學生們可以在讀完之后寫讀后感或者心得體會,既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又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從而增強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農村相較于城市最大的優勢就是和大自然的親密度較高,想要幫助學生寫好作文,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通過對生活當中的人或事物進行觀察和了解,能夠寫出情感真實的好文章。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幫助農家果園收獲果實,在實踐的基礎上,教師要運用理論知識和同學們進行交流,還可以讓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實踐的心得體會,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當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在進行集體活動時和學生進行互動,形成一種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優秀品質,還能夠為作文寫作提供豐富的資源。
模仿在人的一生當中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也很重要。仿寫,就是讓學生和優秀的作家作品進行深入的交流,從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這一過程當中,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能夠讓學生與名家進行對話,深入探討寫作的技巧和方法。教師可以對案例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進行仿寫,以分組或者最終學生互評的方式,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在這一過程當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對作品的分析能力,又能夠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一過程當中還要注重榜樣的模仿不要過于遙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還要注重總結和反饋,以學生為主,遵守以人為本的理念,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由于農村的方言影響,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方言,會導致農村學生寫作的最大缺點之一,是口語表達和書面語表達的混亂,在寫作過程當中會有方言詞匯的出現,會影響整個作文的整體水平。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應注重學生回答問題或者發言的時候用書面語說普通話進行表達,養成一個良好說普通話的習慣。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余時間,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表達機會,運用普通話將自身的所見、所聞、所感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的普通話培養,逐步發展。這樣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就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情誼,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
農村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的批改作業過程也很重要,對于那些優秀的作文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學習當中的不足,從而進行改進和提升。教師可以運用每天寫日記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作文的批改和反饋,及時鼓勵并指出他自身的不足,運用恰當的方式,不能夠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要加強學生的作文水平能力的提升。以這樣一種師生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以批改作業為媒介,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了互動頻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情感發展。教師還應該及時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生活,利用生活當中的真事融入到寫作當中,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一些反饋,適當滲透一些新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由于條件的限制,自身的視野可能沒有那么寬闊,寫作能力水平較弱。這就需要教師運用互動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遵循學生發展的認知規律,恰當地運用適合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互動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等,有利于學生掌握熟練的寫作技巧,從而使作文更加新穎。讓學生達到一種對寫作有從下筆到下筆如有神,最終到形神兼備的狀態,使學生身心愉悅的情況下創作作文,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