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華清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云縣第二初級中學 廣西百色 533100)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思想。同時,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以身作則,為學生做一個好的榜樣。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中華文化和偉大復興的過程,學習到偉大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讓學生形成文化自信,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發展。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黨政對自身文化價值最充分的肯定。學生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能深入挖掘出其中存在的最大價值,通過自身思維的拓展,結合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能讓學生自主邁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在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過程中,還能讓學生了解到一個民族的強大、民族尊嚴及民族凝聚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從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方面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在初中道德法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在進行文化自信的教育時,要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創設出相關情境,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情感體驗。當學生處于一個特定的情感環境中時,能充分體驗到文化的魅力,得到深刻的情感感悟。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圍繞教學主題,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沉浸其中,產生強烈的沖擊,從而產生文化自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教師在開展“延續文化血脈”這一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根據課本中的內容,圍繞“中華文化的根”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充分了解“根”是什么。由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信息技術開始逐步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逐漸開始在教育領域普及,因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例如,教師可以在豐富的網絡上尋找與文化血脈相關的具有事實依據的視頻,或者是趣味性的動畫視頻講解,運用多媒體播放這些視頻,這些資料一定要包含大量的中華文化優秀文化。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介紹一些中華的文化遺產,對各種遺址進行概述介紹,加強學生的情境體驗感,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迅速進入相關情境,從而產生對中華文化的敬佩之情,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講述完延續文化血脈的所有相關知識點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意義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如詢問學生是否需要保護文化遺產。可以采用小組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內盡情抒發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出自己的觀點,充分探討該問題。這樣能通過貼切的情境促進學生加強對問題的探究,學生在探討過程中,會逐漸提高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從而促使學生自覺加入到文化遺產保護的隊伍中。同時,學生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還能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法制意識,讓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時,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道德規范,加強法治意識,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在遇見一些較為常見的法律問題時,能夠自主處理,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而且,初中生心智都處于發展階段,很容易誤入歧途,學生在學習了道德與法治之門課程之后,能加強自身的法制意識,了解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在處理相關問題時,能擁有更強的文化自信。教師在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時,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促進學生深層次理解知識點。
例如,教師在講解“敬畏生命”這一課的相關知識點時,首先可以讓學生探討生命是什么,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思考,重視生命這一概念。然后教師再對生命的價值進行闡述,可以采用幾個鮮明的例子,讓學生透過表象看到生命的本質,進而更加珍惜生命、愛護生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和意義。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社會上的真實事件,有些人在面對掉入河中的小孩時,會選擇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而一些人則會在保證自身生命的安全之下展開更科學的施救。這些都是生命重要性的一種體現形式,在這個問題上,教師要充分、深入地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本質,讓學生理解珍愛生命不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關心愛護他人的生命,但在關心愛護他人的生命時,一定要在保證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展開,讓學生更加懂得敬畏生命。另外,也要讓學生理解,有的時候某一個人犧牲自己的生命,選擇拯救更多人的生命,這種做法要得到人們的尊重的,要引導學生理解他們的奉獻精神,對偉人充滿敬畏感,讓學生了解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提倡助人為樂,從而讓學生在其中增強文化自信。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在課內展開,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實踐活動,將書本上的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這樣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樂于加強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在校內開展活動,也可以走出校園,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例如,教師在開展“身邊的侵害與保護”這一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情感體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內開展一場制作宣傳海報大賽。讓學生先充分收集一些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侵犯權益,傷害他人的事件和行為,進行案件分析,然后標注上一些法律知識。通過文字、圖片、故事、繪畫動漫等方式制作成海報,以此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呼吁學生維護自身相關權益。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給學生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如可以建議學生開發一個版塊,專門制作一些商家侵犯他人權益的事件,很多商家為了掙錢,昧著良心售賣一些過期、三無、假冒偽劣的產品,這樣的產品對人體沒有一點好處,反而還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教師還可以建議學生圍繞“校園霸凌”事件繪畫出一整套的動漫,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思考,規范自身的行為。同時,呼吁正在飽受被校園霸凌的學生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同也警戒那些校園霸凌者,使其知道他們的行為是違法和違背道德的。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專門開發一個版塊,寫入一些青少年吸食毒品的事件,讓學生了解到毒品的危害,讓學生遠離毒品。學生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要經過前期的素材收集,到后期的整理及通過各種形式展現出來,這一過程能夠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學生還能從現代的法律中感受到當前社會對青少年人身安全的保障,在其中得到文化自信[2]。
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更強的藝術感染力,教師可通過觀察、實際動手操作、實驗等,加強學生對有關概念的認識。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加強思考,學生在受到啟發之后,能加強自主學習,從被動學習的狀態轉化為主動學習的狀態。同時,啟發式的教學能讓學生從實際出發,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從而更深入地進行反思。例如,在教學“做更好的自己”這一課時,可以先導入一段網絡點評:小品演員潘長江身高只有1.6米,卻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好的作品。接著教師就可以進行啟發性的教學,提問:“這段話給同學們帶來了什么啟示呢?”接著開展探討活動,讓學生以自己為中心,圍繞自己的個性、特點、愛好等展開。探討結束后全班進行分享,教師在學生分享后進行總結:“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即使有些人像潘長江一樣有身高的問題,但都會在別的地方發光發亮。”此時,學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會更加重視自己,喜愛自己,接納自己,增強自身自信。
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不能脫離實際,應在課堂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多增加一些時事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社會現狀,了解目前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綜合實力,讓學生為自己祖國的強大而感到自豪,從而增加民族自信心。學生觀看新聞聯播、查找相關資料的過程,以及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能夠感受到中國的強大之后,可逐漸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根本動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能讓學生由內而外地散發出自信,從而更加有勇氣與他人交流,探討優秀的文。同時,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對整個社會的文化發展也有積極影響,能不斷為社會培養出推動文化發展的人才,可促進當前社會的發展,振興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