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念軍
(湖南省平江縣木金鄉金坪小學 湖南岳陽 410400)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主要科目,作為一門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的工具學科,數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1]。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導致學生常常在學習中一知半解,影響了學習效率和質量,也使數學給學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構建探究式課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成了新課改下的重要方向。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指教師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使優秀的學生更優秀,使能力差的學生也能不平凡,是一種突顯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先學后教的新型教學模式。小學合作學習模式能使原本沉悶的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潑,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其次,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從知識的接收者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的求知者,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思維更活躍,組內成員間優勢互補,能夠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共同進步,可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模式下的探究式教學,首先需要教師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和綜合能力,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小組中都包含不同層次的學生,確保每個小組都能實現組內成員間的互助協作、優勢互補,從而保證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高效性[2]。比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需要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小組合作模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輕松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并通過組內成員的優勢互補共同完成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在共同協作下快速、準確地完成表面積計算的任務。
俗話說,學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進而使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展開自主探究。比如,學習“圓”時,教師可以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激發學生對知識內容自主探究的欲望。結合之前學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你能測量出用鐵絲圍成的圓的周長嗎?用硬紙板制作的圓又該用什么方法來測量周長呢?如果想要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周長,又該如何測量呢?在問題情境中學生能夠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進而積極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尋找各種測量方法,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構建出寓教于樂的自主探究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借助合作探究完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內化,在小組內通過思維碰撞打破自身的固化思維,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更加高效、高質量地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依然以“圓”這節內容為例,在學習圓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結合之前學過的圖形面積探索圓的面積公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利用拼割法將圓轉化為之前學過的圖形,通過觀察和分析拼割圖形與圓的關系,逐漸推導出圓的面積。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生思維更活躍,并在群策群力中完成了本節知識內容的自主學習,體會到團結協作的成就感,樹立起合作探究的意識,同時也構建出高效的小學數學探究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小學合作學習模式構建自主探究課堂,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出引導者和輔助者的作用,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在強烈的探究欲的驅使下,借助小組合作活躍思維、拓展思維,對知識內容展開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共同進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