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學平
“預設”是課堂教學前的一個預案。“生成”是在實施教學中,課堂隨機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預設”體現(xiàn)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生成”體現(xiàn)教學的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兩者貌似矛盾,實為密不可分。以預設為基礎,才能提高生成的質量和水平,以生成為導向,才能提高預設的針對性和開放性,兩者相輔相成。
許多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存在一個誤區(qū),認為自己講述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知識接受成正比,誤區(qū)的存在導致課堂基本由教師個人主導,沒有給予學生機會和空間去思考知識和問題。而科學預設的開展能幫助教師從課堂全局出發(fā),思考如何開展教學,能使教學在知識講解和學生進步之間獲得相對平衡。同時,預設問題是科學預設環(huán)節(jié)下必須思考的因素,問題的開展不僅能充實課堂,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知識的運用,更能引導了學生思考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不論是從各個學科來看,還是從各個章節(jié)和各個課堂來說,教育都帶有目標和要求,而目標和要求的完成度決定了教育的水平,也是學生進步發(fā)展的前提條件。但許多教師的課堂過于隨意和灑脫,想到什么內容說什么內容,導致教學內容和效率難以得到保障。而在科學預設下,教師可以從教學的要求出發(fā),為課堂劃分目標,以目標的達成作為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開展核心。
教學是主體的、能動的、活躍的,它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而預設的進行則保障了教學的計劃性、科學性、嚴密性和靈活性。教師對于一個課堂的預設包括根據(jù)內容確定課堂模式、課堂環(huán)節(jié)、課堂問題、課堂節(jié)奏、課堂氛圍、課堂情境、課堂拓展等,教師在開展課堂前對這幾大部分進行思考和整理,則相當于為課堂規(guī)定和計劃了大致方向,這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開展。
在預設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劃分課堂,為生成搭建平臺。以《沁園春·長沙》為例,教師可以在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視頻、圖片播放環(huán)節(jié),以直觀畫面加強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小組合作模式下,教師可以為各個小組分配任務,在成員合作下保障各個學生對課本的學習和自身的收獲。預設是教師的一次“頭腦風暴”,教師必須預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開展目的、過程和結果,使課堂開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為學生的知識學習創(chuàng)建“生成”平臺。
預設保障了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能幫助教師對課堂內容和課堂任務作出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同時,預設必須具備彈性,完全按照預設進行教學,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以《阿房宮賦》為例,學生對古文的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講解完段落和重點知識時,可以給予學生交流討論和總結的時間,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談談自己對知識的看法和理解,對于難以攻克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舉手提問和開展共同解答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問題能到及時的解答,避免出現(xiàn)問題不斷積壓,難以跟上課堂節(jié)奏的問題。給予學生時間自主學習相當于給予了學生自主生成的空間,能保障教學的順利開展和富有靈性。
學生理念情懷的搭建是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也是新時代教育對學生的特定要求。以《長江三峽》為例,教師可以就文章的思想感情出發(fā),引導學生搭建情懷。課本以日記的形式描繪了祖國的壯麗山河,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圖片和影視資料引導學生走進課本,感受作者筆下長江迷蒙的霧景和雄偉的夜景、長江三峽瑰麗奇特的景象和長江平靜清麗的風光,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激發(fā)自己對祖國的贊美之情。
科學預設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與生成相輔相成,教師應認識到預設的重要性和開展核心,以此保障生成的靈動多變。最后,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被廣大教學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