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煥儀
(廣州市天河區新都學校 廣東廣州 510650)
“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值得提倡和發揚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就是要求學生改變傳統的被動記憶、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通過共享交流、共同學習各類知識,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此,筆者對“合作學習背景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以下幾點淺談。
從目前小學英語閱讀開展合作學習的情況來看,教師常存在合作目標模糊、學生角色劃分混亂等問題,導致閱讀效果不理想;老師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但沒有設定合理的閱讀目標,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困惑,造成一種“假熱鬧”現象。教師應加強學生對合作閱讀的理解,組建合理的合作閱讀小組,合理分配閱讀小組,并進行適當的調整。在開展合作閱讀時,教師應讓學生在閱讀前做好準備,盡可能了解閱讀材料的相關知識,預測閱讀中可能涉及的知識點;教師應讓學生以略讀的方式先把握閱讀大體內容,掌握文章的線索,然后再通過閱讀細節內容培養學生發現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分析閱讀材料,然后擴展閱讀內容,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記憶,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1]。
例如,教學“what animal is it”時,首先,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What animal do you like?”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進行討論,激發他們的興趣;其次,讓學生閱讀課文,看看課文中說了幾種動物;最后,讓學生分組閱讀,根據不同的角色為每個小組分發閱讀材料,讓小組討論問題,并完成相應的練習。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教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從略讀到尋讀,再到精讀,使學生在合作閱讀中找到閱讀的樂趣,理解單詞和語義。
在開展小組合作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已經分組的學生,注意學生的不同層次,合理分配小組人數,保證人數均衡,不同層次的學生結為一組,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在小組合作閱讀活動開展初期,小組人數越少越好,這樣可以保障每個人都認真參與閱讀,防止出現“搭便車”的現象。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合作時,教師做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優化小組合作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為小組成員分配角色,小組內要有監督員、記錄員、總結員與朗讀者四種角色,以輪盤的方式決定小組內的人員分工,既能訓練學生的社交技巧,又能激發學生的責任心[2]。
例如,教學“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這一課時,其中有一個小貓與小熊的故事,可以讓大家四人為一組合作閱讀,兩人為朗讀者,一人擔當監督員、記錄員兩個角色,最后一人擔當總結員的角色,兩名朗讀者可以適當增加自己的表演,要求每位成員完成各自角色職責,最終進行小組間閱讀問題的回答競賽,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激勵每一位成員為小組的共同目標努力。
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小學生做英語閱讀時,通常先讀文章,然后再看問題,最后選擇答案。但這是閱讀的好方法嗎?效果又如何呢?從實際閱讀教學中看,這種傳統的方式已無法滿足現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合作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明白參與這項活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找到某一問題的答案,而是為了相互學習,通過討論共同進步。每個學生都可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探索自己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
例如,學習“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這一課時,組織大家合作閱讀時可以先根據課文標題,帶著疑問進行討論,猜測本課內容是什么,再進行合作閱讀課文。在討論過程中,有的小組分享各自的“禮貌行為”,并嘗試用口語進行表演;有的小組通過分工表演課本的內容,了解什么是“禮貌行為”。雖然閱讀方式不同,但學習效果一樣,小組之間的交流讓大家學會取長補短,不僅對掌握了本課的生詞、讀法,同時對本課提倡的“講禮貌、講文明”也有了深入理解。
合作閱讀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每個學生都平等的參與到英語閱讀中,有充分的機會表達自身想法。新課程倡導:讓每個學生獲得最基本的知識,而且要認識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合作閱讀不僅能使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和閱讀技能,而且能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交際能力、良好的情感和價值觀。開展合作閱讀,讓每個學生在積極的交流中學會合作,激發閱讀的興趣,在成功中體驗英語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