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灣
(廣東省珠海市金海岸海華小學 廣東珠海 519041)
小學德育教育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也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品德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日積月累的形成。教師要利用真實的情境、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與家長積極溝通,共同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形成判斷事物正確或錯誤的觀念。教師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更好的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一特點在小學生身上,尤其是在小學中高級學生身上尤為突出。為此,教師將德育教學工作與實踐活動融合,對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非常重要,也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延伸,通過情景再現(xiàn)、學生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認識到很多課堂上的內容都是真實發(fā)生的,是極其貼近生活的。只有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才能夠繼續(xù)深刻的探討和思考,當問題降臨時,學生才能夠準確的判斷。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1]。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現(xiàn)象給學生舉例,在公園、馬路上,經(jīng)常看到有人亂扔垃圾,這種行為不僅僅破壞了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也給環(huán)衛(wèi)工人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破壞了整體的人文環(huán)境,通過這樣的舉例引導,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公共場合應該如何正確的扔垃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教師在開展有關挫折和感恩的教育時,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實訓基地,安排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體驗挫折,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品德。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學校食堂,讓學生參與到學校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中,學生可以在學習如何制作菜品的同時,體驗到勞動的艱辛,體會到合作的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會更加珍惜糧食,感恩勞動者的付出。在開展有關感恩的教育時,教師可以以“孝心、愛心”為主題,開展活動。例如組織“感恩父母、孝敬老人”的活動,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幫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等,讓學生認識到愛心、孝心的意義,讓學生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過程中,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不同的環(huán)境,對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是不一樣的。小學時期,學校是學生直接接觸最多的場所,學校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因此教師要從硬件、軟件等方面著手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德育主題教育順利開展[2]。例如在學校建設整體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習將墻面、走廊等劃出一部分作為德育教育的陣地,可以選擇一些關于良好品德的故事或者人物展現(xiàn)在上面,定期更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室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具有一定意義的書籍,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品蘊含的優(yōu)秀品質。對于班級軟環(huán)境建設,教師可以通過民主投票方式選出優(yōu)質班級口號,開展班級道德標兵評選等活動,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通過學生學習環(huán)境和日常活動,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不僅僅需要學校的努力,更需要優(yōu)秀的教學活動,也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有鑒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將德育教學的場所從學校延伸到家庭中,將學校與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例如,在日常教育中,教師可以和家長一起為學生布置“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家庭決策中,幫助家長做家務,培養(yǎng)學生的勤奮意識和對家庭的責任感。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家長積極溝通,鼓勵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另外,教師還可以向家長滲透德育教育的理念,讓家長在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樹立自身的良好品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這些有效的互動,使家庭成為德育教育的第二陣地,有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
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學階段越發(fā)重要。小學時期的學生正是思想最單純的時候,這個時候道德觀念、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都需要教師和家長的齊心協(xié)力,只有從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念,學生在今后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問題才能夠處變不驚,作出正確的選擇。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耐心付出,教師在教學中要勇于探索,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家長要配合教師,共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