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秀
傳統文化既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發展與復興的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巧妙結合,用傳統文化底蘊正視語文教程,讓小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學手段將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巧妙結合,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承,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很多中華民族精神,很高的文化底蘊和價值,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語文課堂是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工具,小學語文教師在傳統文化下開展教學能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創新教學模式,使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滲透。語文是一門語言素養類學科,傳統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例如,學習一年級語文上冊《金木水火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游戲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在游戲中了解關于漢字的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播放動畫視頻,為學生介紹“金木水火土”為“五行”,古人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這五個“兄弟”變化產生的。之后引導學生開展深度互動,讓學生感受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兒歌,向學生解釋古人認識世界的思維觀念和時空浩蕩。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
眾所周知,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古詩的語言和作者表達的情感態度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古詩詞文化的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例如,學習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夏日絕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介紹復雜的歷史背景,讓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了解有關南宋歷史、李清照的生平及項羽的有關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流傳下來很多和傳統節日,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美妙的故事傳說,都是歷史文化長期的凝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傳遞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和節日,用傳統節日喚醒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
例如,學習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北京的春節》的過程中,教師可引領學生隨著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為學生講解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各個民族的生活習慣、節日、服飾都不盡相同,這些點點滴滴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春節的風俗習慣也大同小異,帶領學生在文章中感受北京春節的氛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使其體會到節日習俗中蘊含的民族傳統文化。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明白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向學生有效滲透傳統文化。另外,小學語文教師應多多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讓學生能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為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做好鋪墊,從而促進中國社會的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