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新
Xue Wan-xin
(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 河南新鄉 453007)
(Library,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Henan 453007)
信息時代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是高校圖書館基于數字信息,融現代化網絡技術與信息檢索于一體,對其用戶(主要是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實施的培養讀者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其信息檢索技能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讀者的信息素質和信息能力,組織讀者用戶合理、有效地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促進科學文化發展。隨著我國高校網絡化、信息化環境的形成及網絡信息資源的異軍突起與迅速擴充,高校圖書館讀者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開放的網絡給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用戶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引起了圖書館界廣泛關注。
傳統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的文獻載體以印刷型為主,以館藏資源為基礎,以藏書的使用為主線,讀者教育的范疇和水平嚴格受制于藏書的布局和規模,讀者的自主選擇權被不公平地遺忘。而在信息時代,讀者對文獻的自主選擇權和利用權更大。讀者的文獻需求無論是載體類型、信息層次,還是信息空間,都得到了極大拓展。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將由以館藏為中心的工作模式(Collection-Centered),向以讀者需求服務為中心的模式(User-Centered)轉變[1],變簡單、靜態的讀者教育為動態跟蹤教育,以滿足讀者的各種需求為首要目標。
在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的館藏結構有了質的飛躍。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館藏以相對單一的、印刷型的紙質文獻為主。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館藏結構則躍變為虛擬館藏(網絡信息資源)和實際館藏相結合的綜合體。同時,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和包容性,不可避免地會使讀者比以往更多地受到國外,特別是西方媒體信息的影響,接觸到大量無序、冗余的信息污染。高校圖書館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合理利用網絡和網絡信息,加強讀者教育,有效地防止信息污染,規范讀者網絡行為和網絡道德,是信息時代賦予讀者教育工作的新任務。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傳統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的文獻載體以印刷型為主,以館藏資源為基礎,以藏書的使用為主線,主要通過新生入館教育、導讀館藏文獻、編寫新書通報、編制索引、定題服務等形式,向讀者推薦經過篩選、整序的文獻信息,展示館藏文獻信息資源。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圖書館得到了廣泛普及和應用。但圖書館的讀者教育工作仍多停留在傳統的紙張通報形式上,往往讓讀者感到枯燥和抽象。對那些習慣于網絡生活和網絡學習的讀者來說,他們更希望圖書館能在教育內容和表現形式上有新突破,由抽象、枯燥的靜態說教轉向聲像并茂的動態式教育,通過圖書館網站、E-mail等為網絡讀者提供在線的人機交互模式的用戶指南和網絡導航,并在檢索手段、聯網技術、硬件環境上提供便利的網絡利用條件。
在信息時代,圖書館對讀者開展教育工作將由面對面的直接服務逐漸演變為網上服務,館員與讀者的互動逐漸從近距離轉變為遠程化、從表面走向深層。這對讀者教育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館員不僅要有效地輔導讀者搜尋、選取信息,而且要懂得多種專業知識,掌握網絡查詢技巧和計算機知識,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提高。他們既要具備信息的敏銳性、多種技能的可塑性,還要具備組織能力的集成性和共事協調的合作性。雖然對多數讀者教育工作館員來說,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全才”“通才”,但這至少應該作為圖書館員不斷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在網絡環境下,讀者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利用圖書館。讀者既是某個具體圖書館的讀者,又是網絡上任一圖書館的讀者;既可直接到本校圖書館去利用該館館藏,又可通過網絡利用其他院校圖書館授權或允許免費使用的各種網絡信息資源。讀者的概念延伸成為“網絡讀者”。網絡讀者不再受制于傳統圖書館館舍和開館時間,其數量迅速增長。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也應將讀者教育對象范圍擴大到網絡所能覆蓋的地方。
在信息時代,讀者與圖書館員的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讀者對館員的依賴逐漸變為對網絡的依賴[2]。讀者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在網上自主查閱信息資源。這就意味著這些網絡讀者在計算機知識和信息檢索等方面需要具備比傳統圖書館讀者更強的能力。館員對讀者的面對面式的直接服務逐漸演變為網上服務,二者之間的互動逐漸遠程化。高校圖書館不能再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必須更新觀念,轉換思路,重新審視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教育服務。
網絡作為一種無所不及的信息庫,猶如一個偌大的信息超市。讀者有足夠的選擇權,可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感受隨意選擇網上任意一家圖書館,享受其良好的服務。讀者的主動性和選擇權得到空前擴展。可以說,信息時代的高校圖書館能否吸引更多的網絡讀者充分利用自己的館藏和網絡信息資源,與讀者教育工作的宣傳和教育力度有著密切聯系。
信息時代的讀者能更方便地直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讀者除了對學術信息資源的需求,還有對政治、經濟、教育、投資、醫療、文體、旅游休閑等全方位綜合信息的需求,內容涉及眾多學科,在文獻形態上,不僅需要常規的文字符號信息,而且需要圖像、音頻等類型的信息,體現了明顯的綜合性、特色化、多元化。同時,讀者要求讀者教育工作能提供網絡資源指南,就檢索手段、聯網技術、網絡知識給予指導,加強全方位、有特色的讀者用戶培訓。
加強讀者網絡知識教育,提高讀者應用網絡能力是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網絡環境是一個管理開放、形式自由、組織自由的網絡集合。在網絡環境下,網絡讀者可以隨時利用計算機自行查找和使用信息。但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國內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對網絡知識了解甚少,缺乏網絡檢索能力。一個現代型的網絡讀者如果不懂得信息檢索知識,不掌握鑒別、判斷知識信息的信息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資源,就無法準確地獲取所需信息。讀者教育內容應包括計算機操作和技能、網絡檢索與利用等基礎知識教育,幫助讀者掌握在網絡環境中檢索、獲取、利用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讀者信息道德素養和現代信息技能。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發展為高校圖書館制作多媒體導讀系統和多媒體教育課件,開展信息化的讀者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能。讀者教育課件內容應包括館情概況、職能分工、讀者規章、館舍布局、館藏特色、館藏文獻檢索方法、上網設置、網上文獻查詢方法與技巧、網絡導航、電子郵件及網頁設計等。高校圖書館應通過網絡向用戶演示課件,并創建超級鏈接,讓讀者自行確定是否需要更進一步了解某些概念和方法。
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要樹立“一切為了讀者”的服務意識,充分研究信息時代不同層次讀者信息需求的變化,把用戶需求作為圖書館創新的動力,把滿足讀者需求作為讀者教育工作的核心,建立文獻資源、讀者與圖書館共同發展的良好機制。目前,網上的很多數據庫資源僅支持IP授權用戶,沒有得到授權的網絡用戶的訪問常被拒絕,且許多有特色的網絡服務多屬于收費項目。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圖書館不能僅限于利用網絡上的公共信息資源為讀者服務,而要積極引進和開發具有本館特色的自主數據庫資源,建立重點學科專題文獻網絡導航,豐富讀者教育資源,為讀者提供優質的網絡服務,吸引更多用戶訪問,爭取成為網絡上的重要節點。
在網絡環境下,讀者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如果缺乏必要的網絡導引,不但會造成通信費用的浪費,而且常常難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網上讀者教育導航(網站)的建立無論是對讀者,還是對高校圖書館讀者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網絡信息導航要根據網絡信息的不同層次,采取不同的導航方式。網上一次信息(主要是指全文數據庫)主要采取超文本方式和主頁方式導航。網上二次信息采用指示數據庫和菜單方式導航。網絡信息導航就是將網上的信息資源或按學科,或按專題、專業進行集中、分類、篩選、整理,再以主題樹的形式指引讀者查找,把讀者指引到特定的地址,獲取所需的信息。在國外,大學圖書館在公眾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網上教育(E-learning)是大學開展讀者教育的主要方式。國外圖書館主頁內容較豐富多彩,具有導讀系統、電子郵件咨詢解答系統,免費電子信箱等內容,力圖讓讀者通過外部的整體設計就能明確圖書館的服務。國外一些大學的圖書館,如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牛津大學、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等,在開展圖書館讀者教育方面頗有特色[3-4]。這些圖書館的網站都有對網絡信息檢索、事實查詢、背景情報搜集、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在線公共查詢目錄)利用方法及情報資源評價等方面內容的介紹,處處滲透著讀者教育方面的影響。國內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多家高校圖書館的網上讀者教育和信息導航也頗具特色[5-7]。讀者從圖書館網頁既可以了解到圖書館館舍布局、讀者規章、OPAC等信息服務指南,又可以進行館藏圖書預約,接受網上答疑和讀者反饋。讀者可以充分利用網頁提供的Internet教室和使用指南功能提高自己的網絡文獻檢索能力,還可以直接訪問國內外上網的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獲取網上電子讀物,檢索有授權許可的數據庫等信息資源。網上讀者教育導航網站深受讀者青睞,也為國內高校圖書館開展形式多樣的網上讀者教育活動提供了示范。
網上讀者教育導航網站的建立要結合網絡信息的不同層次,采取不同的導航方式。其建設內容應包括:根據讀者需要,組織和下載有關網絡信息;利用信息重組技術,或建立本館資源網,或建立專題數據庫,或在網上發布本館的特色信息;通過對網址的控制(包括對色情網站、發布過激言論的網站網址的屏蔽和過濾),對特定主題、專業文獻進行控制與引導;開設網上書評BBS論壇或信息反饋版塊,讓讀者直接參與圖書館的網上讀者教育工作等。該網站需具備信息服務功能、借閱與參考服務功能、交流服務功能和公共信息服務功能,可鏈接到高校主頁或圖書館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