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容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新梓學校 廣東深圳 518116)
中華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成部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強有力的驅使下,發揮這種形式主題班會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是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充分學習并應用傳統文化達到鍛煉學生意志品質的目的。傳統中提出的仁、智、禮、儀對如今的學生教育有指引的作用。由于老師一直做年級管理,我們可以讓年級組長來組織小學主題班會,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給學生們思考的空間,通過同齡人之間對傳統文化的不同見解,更能使文化的普及具有感召力。另外,我們要讓學生來主持主題班會。這樣,主題班會活動的設計思路、實施過程、拓展資源和班會反思等各個環節都可以更加容易地實現。實踐證明,放手讓學生主導班會,大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通過這一舉措,能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健康發展。[1]
在年級組長組織的班會中,主題是核心,將傳統文化應用于實踐,可以極大地豐富班級文化。校園的傳統文化內容還是相當豐富的。很多內容對于同學來說還是喜聞樂見的,學生都很樂意參加。例如,在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節日,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對此,我們可以引領學生學習相關的文化知識。對于這種主題班會,年級組長可以在節日前開展,使學生能更好地運用于實踐,如“九九重陽節”“粽葉飄香”“話清明”等等都可以作為主題。教師可借用中國傳統節日來豐富班級的學習文化,在每個環節中都加入一定的文化元素,像由詩入題、來歷習俗等等都可作為班會實踐的過程。教師要通過文化滋養等主題實踐活動,不斷讓班級傳統文化得到延申,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2-3]
眾所周知,傳統文化中的三觀是幾千年的歷史產物,其中很多正確的思想對當今社會的三觀建立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在小學主題班會中,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幫助學生得到很好的教育。例如,在班會上,教師可以借鑒《孔子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觀和價值觀。再如,教師可讓學生學習“六尺巷”的故事,理解“讓他三尺又何妨”。這能讓學生在班會上學習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并學習如何去寬容。通過學習,學生一定受益匪淺。可見,教師將傳統文化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思想。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數不勝數,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名人的智慧。在無數名著下,很多的內容極具哲理。教師通過小學主題班會的經典誦讀,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梢?,主題班會上的經典誦讀是很有必要的,其可以使傳統文化得到很好地運用。例如,學生在誦讀《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這些作品的時候,要有選擇性地摘取其中的名句,對其進行背誦并做適當的課外延伸。只要是有心人,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找到傳統文化的元素。經過這個過程的熏陶和啟發,學生會對傳統文化有更進一層的認識。對于經典誦讀,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在主題班會上的運用,具體可以是開展古詩詞的朗讀,小組誦讀競賽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文化底蘊,對于學習中的他們而言,可謂是受益良多。[4]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在主題班會中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拓展了傳統文化的教育途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的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小學主題班會更是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師將傳統文化運用于小學主題班會中,能讓學生們學習豐富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豐富班級文化,培養正確三觀,培養文化底蘊,更能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由此可見,傳統文化應用于小學主題班會很有必要。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培養自身文化涵養。這也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讓學生能感受其巨大的魅力。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會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