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瑤
(江蘇省蘇州市木瀆金山高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164)
尹少淳在編寫的《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一書中提到了美術學科中的五大核心素養。其中,人文素養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人們通過學習知識、了解文化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人文底蘊影響著一個人的精神走向。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是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精神品格,從狹義來說是指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于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有效保證。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被動機械地完成作業,缺乏對藝術作品感知和鑒賞的機會,無法對作品形成共鳴和積極主動的思考。這就導致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專業學習中難以形成正確的美術價值觀和美術態度。
美術高考統考時間為十二月份,藝考生有高一、高二兩年的時間來學習美術專業課。由于時間緊、任務重,美術專業課幾乎完全側重于學生專業技法的提升。學生知道素描的六大要素,卻不清楚素描的歷史背景,更感受不到素描帶給人的沉靜。學生知道色彩明度、純度和色相等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卻不知偉大的印象派中誕生了多少佳作,這也說明了學生在藝術感知方面比較匱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只會盲目臨摹畫作,而缺乏審美能力和想象力,對于作品背后所蘊涵的精神文化知之甚少。這也背離了美術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在對學生進行技法訓練的同時,更要注重其學科素養的養成。
這個階段的學生擅于思考,具備思辨能力,自主意識強烈,待人接物都有獨立的想法。然而,由于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性,學生容易產生叛逆情緒,缺乏理性,易沖動,意志力薄弱。在這個時候,教師就要發揮美術學科獨特的作用,將藝術品的鑒賞與學生的情感訴求相結合,注重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教師還要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在感受到人文關懷的同時,也懂得給予他人和社會同等的關愛。
學生除了要掌握最基礎的繪畫技法外,更應該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具備藝術情懷。美術教育的作用本就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為技藝精湛的畫家,而是讓學生通過藝術語言去傳遞社會的責任感,通過藝術的力量來感悟生活、裝點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在高中的美術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1]
藝術本就來源于生活。寫生是對所觀察事物的瞬間捕捉。教師組織戶外寫生,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為接下來的美術創作收集素材、尋找靈感;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聯性,對自然形成更理性的認識,培養尋找美、發現美的眼睛,從而樹立起保護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教師要多開設藝術講座,使藝術教育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通過開展專題式的藝術講座可以讓學生擴寬視野、開闊思路,使其興趣得到合理發展,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情感教育。同時,這也是對學生進行藝術審美觀的培養。
筆者曾看過一篇報道,其中提到在國外有將近百分之七十的家庭會經常帶孩子參觀各大美術館和博物館,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沒有去過美術館和博物館的比例占到了一半之多。2016年,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到了學生成長過程中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美術館教育逐漸成為一種必備的校外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觀賞陳列的藝術珍品不僅可以感受到藝術帶給人的力量,還能通過最直觀的視覺沖擊豐富學生的美感體驗。[2]
民間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千百年來人們智慧的積淀與傳承,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藝術加工和提煉。對民間藝術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優良道德品性的塑造,多元智能的開發。更何況我們生活在蘇州這樣一座擁有人文情懷的城市。蘇繡、桃花塢木板年畫、蘇扇等等都是我們值得深入了解的優秀民間藝術。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民間藝術的制作過程,并與民間大師進行交流。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真正了解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必須要依托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方式。教師要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美術教學中逐漸提升審美能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實現美術資源的跨時空共享,對美術課堂進行延伸。教師不是單純地講解技法,而是要讓學生體會一件作品的誕生所歷經的時代背景,解讀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和情感。教師借助對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和藝術鑒賞力,以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優秀的藝術作品一定是具備文化積淀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發掘藝術品背后的故事,去理解藝術作品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教師要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地學習美術。人文素養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需要教師與學生長時間不斷地積淀,需要每一位奮斗在一線的美術教師秉持信念,不斷地在教育實踐中完善教學體系,以提高自身人文素養為前提及時更新知識結構,豐富人文知識,為學生答疑解惑,為藝術領域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