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菲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永安中學 山東東營 257500)
網絡教學的方式主要是依托各類軟件工具,如:釘釘、騰訊課堂、QQ等,通過面對面直播或錄播推送等方式,提供一種線上教學資源,作為線下教學的有益補充。新冠疫情期間,互聯網線上教學成為唯一可行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新教學模式下如何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這對學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東營市墾利區永安中學地理學科網絡教學為例,其統一采用的是QQ群錄播授課方式,前期全區調配優秀教師資源,集中錄制教學視頻,下發至各個學校,開展教學活動。上課期間,學科教師負責管理課堂秩序,開展課堂互動,課后在線試題測試,這對學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網絡授課存在諸多局限性。學科教師需要積累經驗,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熟練使用各種網絡工具軟件制作視頻課程。如果教師無法做到上述要求,可能會導致課堂設計簡單,教師的授課內容僅停留在對知識點的講授和理解中,淡化了情景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課堂比較無趣枯燥,學生也難以融入到課堂中,不能有效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體系。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注重課堂中的師生交流。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課堂教學秩序,雙方能夠充分地交流互動,學生出現問題也可以當面指出,并督促改正。而網絡教學減少了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削弱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在互動環節,若教師單獨提問某個學生,可能因為該生回復不及時,會浪費課堂時間。教學過程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看不見摸不著,教師對學生的行為較難控制,教師的主導地位減弱。
初中生還處在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并存的年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存在顯著的差異。不管是網絡教學還是傳統教學,少數學生學習自控能力強,能夠自我約束。大部分學生還是被動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管束。但網絡教學是一個虛擬的教學環境,教師對學生的管束有所削弱,家長也不可能時刻陪同。實踐恰恰證明了這點,我擔任三個班的地理教學,每個班三十人左右,這其中部分有家長陪同,部分獨立上課。自律性強的學生能嚴格要求自己,而自律性弱的學生會放任自我,沉迷于網絡。
針對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如何克服困難,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呢?我結合自身地理學科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較好效果。
微課具有內容精簡、易把控、趣味性強、可反復觀看等特點,能使學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知識。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實時引入微課不僅可以增加課堂的多樣性,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針對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巴西一課時,先讓學生通過教材了解巴西的人種特點和多元文化,然后導入微課視頻,為學生直觀展示巴西的人種和桑巴舞、狂歡節等特色文化風采。在講俄羅斯工業、城市與交通時,我通過微課為學生播放俄羅斯城市分布狀況,以及工業、交通業發展史,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些微視頻成為錄播教學視頻下的有益補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是教育改革中所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工具,在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和結構。并且,思維導圖能清楚地呈現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我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水平。在網絡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更能讓學生把碎片知識進行整合,化零為整。其運用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呈現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架知識網絡,另一種是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自己學會繪制并運用思維導圖。特別是復習課,綜合性比較強,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課本的整體框架并熟練運用。
要想把小組教學運用在網絡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情,合理分組,實現小組成員間的優勢互補。我把學生分成了八個組,一組四個人左右,并依據學情設一二三四號,一號為小組長,并建立一號對四號、二號對三號的一對一的互幫互助模式。同時,我還設立了小組競爭機制,有效激發了小組成員的競爭意識和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了網課的參與度和效率。
由于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存在差異,學生的成績出現了兩極分化。在復習課中,單純課堂基礎知識的講解與鞏固已不能滿足一部分學生的知識需求,而另一部分學生仍需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與練習。因此,我按學情把學生分成兩組,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既可實現部分學生知識的拓展與提升,又顧全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
傳統教學模式中,我們可以采用提問,聽寫、做練習模式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網絡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于一些輔助軟件。比如,我比較常用的是問卷星和球球在線提交作業功能。問卷星是一款比較實用的軟件,學生完成答題后,問卷星可以實時反饋,包括成績排名、區間分布及題目的正答率。教師可以方便、快捷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錯題講解和鞏固訓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