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芳
(北京師范大學烏海附屬學校 內蒙古烏海 016000)
20世紀初,合唱藝術從國外引進到中國,它以獨特的魅力受到了廣大聽眾的喜愛。為了更好地在全國推廣合唱藝術,教育部把合唱歌曲編入中小學音樂教材中,并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了合唱教育的重要性。
在學校里合唱教學已經成為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教學中包含的讀譜、視唱練耳、節奏訓練、和聲等方面的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集體合作能力、形成集體榮譽感。在這個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大環境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努力探索、積極實踐,在音樂常規課堂中實現有效的合唱教學。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習知識最好的老師”。因此,想要在音樂課堂中順利開展合唱教學,教師就要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給學生創造實踐和欣賞的機會。在合唱教學初期,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欣賞專業合唱團體的演出視頻,給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開闊視野,提高欣賞水平。優美的旋律可以帶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學習欲望。
(二)為學生選擇適合演唱的合唱歌曲。因為合唱歌曲多教學時間有限,所以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教師需要做出選擇。面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選擇音域窄、曲調平穩,且二聲部旋律簡單的歌曲;面對高年級的學生則反之。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歌曲的難易程度進行修改。
(三)給學生創造表演的機會。在學習了優美的合唱歌曲之后,學生都會有強烈的表演欲望。教師可以多給學生創造排練和表演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現力。有了積極參與合唱活動的熱情,合唱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要想讓學生唱出優美的合唱歌曲,教師就必須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歌唱訓練。
正確的演唱姿勢是歌唱的基礎。在演唱時,如果是站唱,學生應該保持注意力集中、面部表情自然、目光平視、頭部端正、肩膀放松,手臂自然垂在身體兩側,后背挺直,收腹,兩腳分開與肩寬,重心保持在腳尖處;如果是坐唱,學生應該坐凳子的前半部分,腰挺直,腳放平。總之,無論是站唱還是坐唱,我們都要保證學生呼吸的順暢。
氣息是歌唱發聲的基礎和動力。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最科學的呼吸方法是胸腹聯合呼吸法。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反復強調正確的呼吸方法。我們只需用自然的、簡單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吸氣的量和學會如何控制氣息即可。
在引導學生進行吸氣訓練時,教師要走出誤區,要明白并非一次性吸入的氣息量越多越好。實際上學生吸入的氣息只要可以保證他們在下一次換氣前能演唱完整的樂句即可。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識譜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感受、理解、表現及創造音樂有重要的作用”。 在合唱教學中,如果學生能夠識讀樂譜,那么將會大大提高合唱學習的效率。因此,我們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
1.改變樂譜和旋律的學習順序。在很多教師的概念里,一首新歌的教學應該是先教樂譜后教旋律,這樣可以保證歌唱時的音準。但是,對于處在識譜學習初期的學生來說,這樣做有困難。如果我們改變一下學生的學習順序,就能讓識譜學習顯得容易多了,學生也更容易唱準音符的音高。
2.由淺入深。為了克服學生學習的心理恐懼,教師可以降低樂譜教學的難度,由漸入深循序漸進。教師也可以找來節奏簡單的歌曲,讓學生嘗試演唱,這樣既復習了音樂知識,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合唱訓練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聲部之間的旋律難以融合在一起,這是由于個別學生的音準不夠準確造成的。在歌唱中影響音準穩定的因素有很多,要想唱出優秀的合唱作品,教師要兼顧橫向的旋律音準和縱向的和聲音準兩個方面。
1.歌曲的歌唱速度會影響音準的穩定。當作品的歌唱速度過快時,音準容易偏高;歌唱速度過慢時,音準容易偏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多訓練學生氣息的穩定性來解決音準問題。
2.歌曲的節奏變化復雜會影響音準的穩定。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學生對歌曲節奏掌握不熟練的情況下,學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解決節奏上,往往會忽略歌曲的音準。因此,當我們放慢演唱速度解決了節奏問題后,音準問題也會輕松解決。
3.歌唱時不斷變化的演唱力度會影響音準的穩定。演唱力度漸強時音準容易偏高,演唱力度漸弱時音準容易偏低。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氣息控制不穩定造成的,教師要加強訓練學生的氣息控制能力。
合唱是集體參與的多個聲部同時歌唱的歌曲,進行合唱教學的教師需要有敏銳的聽覺能力和優秀的節奏感。在進行集體訓練時,教師要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音準和節奏上的錯誤,并及時進行糾正。這個看似普通的能力需要教師平時多聽、多練、多唱各聲部旋律來不斷加強。
由于所學專業的不同,很多教師并不能勝任合唱教學的工作。最常見的現象是教師把合唱歌曲教成了齊唱。但是,齊唱教學并不能達到讓學生感受多聲部魅力的作用,因此是無效的教學。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只會給歌曲打拍子是不行的,我們還需要熟練掌握樂理、和聲、復調等音樂理論知識。這些知識可以讓教師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合唱藝術在音樂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能更好地組織學生排練和演出,教師要熟練掌握指揮知識。作為一名合唱指揮,打拍子是第一職責,但不是其存在的主要意義。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揮要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管理合唱隊的節奏和速度;統一合唱隊各聲部的音色;嚴格掌握合唱隊的音準;并可以用手勢、表情和動作與合唱隊員溝通,引導他們表現歌曲的感情。
總之,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們要以《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從班級合唱教學做起,讓合唱藝術成為全體學生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