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沖
(江蘇省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常州 213000)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家長的教育理念,體育的重要性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很多專家也在多個場合強調身體鍛煉的重要性,各個職業學校應以疫情為契機,提升體育學科家校合作教學的開展率,改變體育學科在家長心目中的定位,真正做到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將育人和健體完美融合[1]。
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實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可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體育學科家校合作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來自學習和父母的壓力會使學生的心理不堪重負,加上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負擔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家校合作平臺增加學生與家長、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掌握孩子情況。通過編制親子健身游戲,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讓家長在運動過程中更了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增進家長對學校體育教學的了解,既能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也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其次,體育學科開展家校合作能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將家長動員起來與學生共同進行體育運動,引導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并愛上體育運動。此外,體育課程較其他學科每周上課次數較少,可以通過家校合作平臺發動家長監督和促進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讓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鍛煉,如鼓勵孩子晨練、散步,進行親子游戲,這樣都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對疫情期間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后發現,許多學生在放假期間生活作息不規律,雖然年紀不大,但很多學生沉迷游戲和刷劇,大部分學生對主要課程不上心,更別提主動展開體育活動。學生家長也認為孩子平時上學很累,好不容易放假就讓孩子輕松一下,學生在整個假期都是在無規律混亂的作息時間中度過,根本沒有進行體育鍛煉。所以,學校建立疫情期間體育學科家校合作長效機制,通過公眾號宣傳和班主任在微信或者QQ群通知的形式,讓家長認識到展開體育家校合作的目的和意義[2]。
職業學校會定期組織召開線上家長會,傳統家長會形式主義較為嚴重,主要是班主任和主要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簡單分析,疫情期間的家長會主要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開展,線上家長會應打破常規,在家長會中增設如何科學健身的專題,通過此專題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明白怎么科學健身,怎么指導孩子進行健身,并向家長介紹一些體育親子游戲。通過培訓,讓家長認識到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同時把家長動員到體育教學過程中,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學習中,游記是常見的學習內容,游記的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情景教學切入點。比如在學習課文《長城》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嘗試著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情景教學。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不妨轉換一下角色,以一個導游的身份帶領學生進行學習。這樣課堂教學就變成了一次旅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也暫時轉變了角色,變成了旅行團的一員。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教學,這種角色轉變和情景轉變就更有新鮮感,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使課堂教學在一個更加活潑、生動的情境下有序地開展下去。只要教師在備課期間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把情景教學掌握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就能使情景教學保持高效有序,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現在職業學校都建立了學校官方微信號,家長可以隨時通過公眾號了解學校的發展動態,在疫情期間,體育教師可以不間斷上傳居家健身小視頻及科學健身小常識。學校層面向家長發出與孩子每天共同健身一小時的號召令,號召全體家長行動起來,這種溝通方式易操作等特點使之成為家校合作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體育教師通過各個班級“微信群”布置學生居家體育鍛煉的任務,并讓學生每日進行Keep打卡,家長拍攝視頻和打卡截圖上傳班級群,體育教師逐個進行總結和點評。
現在的職業學校很少有學生會主動進行體育鍛煉,所以,體育教師除了要通過上述的各種方式和家長做好溝通,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在家進行有效合理的身體鍛煉,但受疫情影響,很多傳統的家校協作教學內容無法開展,如家長帶領定時騎自行車、爬山、游泳跑步等親子活動。所以,制定的教學計劃需要滿足居家鍛煉的要求,讓家長能夠利用家里現有的器材設施進行鍛煉。體育教師應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分層次進行教學,對低年級的學生多安排有氧和協調靈敏練習,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在有氧和靈敏協調的基礎上加一些自重力量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家長要在微信群及時和體育教師就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溝通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具體表現等情況時,也應多聽取學生家長反饋學生在家期間體育鍛煉的情況和建議,學生家長也應積極主動地向體育教師反饋學生情況,從而全面掌握學生在校和在家期間的體育運動情況,以有針對性地制定體育教學計劃,確保疫情期間體育教學的全面性、有效性和針對性[3]。
2015年4月,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正式組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縣級單位),一手抓日常監管,一手抓專項整治,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疫情期間體育學科除了通過各種信息化手段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結合疫情期間各種案例,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比如通過疫情防控案例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無私奉獻的教育,以及永不言棄、勇敢自信的體育精神教育。此外,體育課中加入“每日一勞動”環節,要求學生每天在家長的監督下進行家務勞動,如洗衣、刷碗、掃地等,讓家長拍學生學習后的感想和勞動視頻,上傳到微信群,以此達到在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政和勞動教育的目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6]詩人悲痛地道出懷才不遇,夙志不就,直到晚年還拙于處事立身的無奈以及為考試失意,仕途未通,羈旅所受之艱辛而感傷。詩人在這段時間內,創造了部分下第詩歌表達內心的孤獨飄零之感,如其《下第再過崔邵池故居》《下第寄友人》等,表達其強烈的仕途失意之惆悵感,也表達其無可奈何的棄置感。
如何使家庭和學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最優化的體育學科家校合作模式,形成教育合力,是擺在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同時,疫情條件下體育學科家校合作也給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新的課題。體育教師應對疫情條件線上線下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反思,找準家校合作的結合點,為家校合作重新定位,探索出一套適合適應“互聯網+”時代教學生態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的家校協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