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艷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第一小學 廣西欽州 535099)
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也是他們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從內心里喜歡數學,善于探究,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學以致用。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挖掘學生的興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激發。同時。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也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傳統觀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多的是教師講授知識點,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所以,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1],真正實現寓教于樂。教師要轉變觀念就要定期參與講座與培訓,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形象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興趣。
例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需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這時我就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課桌上擺放上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生活實物,如箱子、牙膏盒子、課本、文具盒、魔方等,學生看到這些熟悉的實物會更好地激發起學習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說出這些實物的特征,并通過觀察總結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等,進而掌握長寬高等知識點。這樣將生活中的實物與課本中的知識結合起來,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思考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微課構建教學法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更直觀形象地呈現數學知識,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樂于參與,積極思考,提高教學效率[2]。
例如,學習“圓柱和圓錐”時,需要學生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點和特征,并能熟練運用公式計算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在這個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將圓柱和圓錐的空間幾何圖形呈現出來,然后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畫出圖形,這樣學生在動手繪畫的過程中會加深對圓柱和圓錐知識的掌握,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所以,要轉變他們的學習方式,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方法進行正確的引導,更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3]。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也可以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當教師創設了問題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不能置身事外,靜等答案。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對數學學習更有興趣。
例如,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需要學生熟練使用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加、減、乘、除計算,以及整數小數四則運算中的運算律。我會在教學過程中先帶領學生復習一下之前所學的運算內容,然后結合實際問題進行運用,并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競賽,以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做題速度和正確率,這樣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產生挫敗感,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激勵式的教學評價,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勵式教學評價的應用并不局限于某一個環節,而是可以應用到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等不同教學環節,通過語言激勵或肢體動作等激勵學生,更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教師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思維特點,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