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公報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經濟目標包括: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公報還提到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經濟遠景目標包括: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10月29日,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議》指出,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關于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議》提到,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4日晚,進博會正式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
據媒體報道,本屆進博會共設置技術裝備、消費品、汽車、食品及農產品、服務貿易、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六大展區,總展覽面積比上屆擴大近三萬平方米。在本屆進博會上,各國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回頭率”超過70%,展覽面積比上屆增加14%。從國別來看,日本有400多家企業參展,比上屆增長10%;法國有80多家企業參展,比上屆增加11.7%。數十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企業也來參展。
10月21日,美國參議院未能通過5000億美元的新冠病毒救助刺激計劃法案。該法案將使聯邦政府提高每周的失業救濟金,向學校撥款1000億美元,并為測試和疫苗開發分配資金。
10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由于分歧難以彌合,新一輪應對疫情的財政刺激措施很有可能將在11月3日大選后才會達成。據悉,特朗普政府最新刺激方案的規模是1.9萬億美元,而民主黨要求的是2.4萬億美元。
在疫情持續蔓延、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遲遲未能出臺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復蘇前景越發堪憂。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10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0.9,低于市場預期的102和9月份修訂后的101.3。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多次強調,美國經濟前景很大程度上仍取決于疫情走勢以及美國政府采取的政策行動。
歐盟統計局10月30日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歐盟和歐元區今年第三季度GDP環比分別增長12.1%和12.7%。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第三季度經濟也顯著反彈。德國聯邦統計局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經價格、季節和工作日調整后,德國第三季度GDP環比增長8.2%,好于市場預期。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歐元區經濟第三季度出現強勁反彈在意料之中。在防疫措施最嚴格的第二季度,歐盟和歐元區經濟環比分別下滑11.4%和11.8%。不過,歐盟和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同比仍分別下滑3.9%和4.3%,德國經濟同比下滑4.3%,表明經濟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與此同時,歐洲地區疫情遠未得到控制,不斷升級的社會限制措施導致歐洲經濟前景顯著惡化。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日前表示,新冠病例增加以及相關防疫措施正在影響經濟活動,第四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速很可能再度轉為負值。經濟學家預計,歐洲央行或將在12月加大貨幣寬松力度。

10月27日,韓國銀行(央行)公布了韓國今年第三季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韓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57萬億韓元,環比增長1.9%,扭轉了今年一、二季度持續萎縮的局面,但與去年第三季度相比,仍減少了1.3%。
韓國三季度出口、建設投資、制造業狀況表現相對較好,拉升了三季度經濟增速。其中,與今年二季度相比,制造業產值反彈明顯,增長7.6%;服務業產值小幅回升,增長0.7%;出口額漲幅較大,上漲了15.6%;消費表現欠佳,數據由正轉負,三季度環比萎縮0.1%。
韓國銀行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復蘇對韓國出口產生積極影響,中國市場需求的加速恢復對韓國以機械裝備、運輸機械等為主的對華出口起到帶動作用。四季度韓國出口將主要依賴于中國和東盟市場。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越南《年輕人報在線》10月29日報道,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發布數據,越南貨物進出口總額約4398.2億美元,同比增長2.6%。其中,越南貨物出口總額逾2290億美元,增長4.7%;貨物進口總額逾2100億美元,增長0.4%。
前10個月對主要市場的貨物出口總額增長良好,高于2019年同期。其中,越南對美國出口達623.4億美元,同比增長24%。越南對中國貨物出口達376億美元,同比增長14%。越南對歐盟貨物出口同比略微下降3%。
前10個月中,美國仍然是越南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國,接下來依次是中國、歐盟、東盟、韓國、日本。前10個月,中國仍然是越南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其次為韓國、東盟、日本、美國。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沙特公報》10月27日報道稱,沙特將于2021年上半年廢除已實施近70年的“保人”制度,全新定義沙特雇主與外籍雇員之間的勞動關系。此舉為沙落實“2030愿景”最新改革舉措,將有助于提高沙勞務市場吸引力和引資環境競爭力。
新政將完善外籍雇員的進入、退出機制,使其能夠自主就業、自由流動,無需“保人”同意即可辦理往返和最終出境簽證;提升外籍人員地位,加強權利保護,避免此前沙特雇主利用強勢地位僅提供較低薪酬、較差工作條件的情況;在外籍人員薪酬得到提高的同時,為沙特公民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還將打擊圍繞“保人”制度滋生的違規用工、洗白簽證等違法行為。屆時,沙對外籍人員特別是高技能人員的吸引力將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