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如
在“安倍經濟學”超寬松貨幣政策下,日本銀行收益嚴重縮水,再加上人口減少和經濟低迷等因素的影響,日本地方銀行經營環境日益嚴峻。菅義偉內閣將推動地方銀行重組作為其主要經濟政策之一,擬借此改善銀行收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地方銀行重組涉及地方利益、員工就業、金融系統穩定等方方面面,日本金融業因此受到震動。
日本銀行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都市銀行,一般是指總部設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跨地區、廣范開展業務的銀行,規模較大,業務較為多元化。另一種是地方銀行,一般以經營當地業務為主,主要承擔存貸款等基本業務,是地方企業重要的融資來源,對地方經濟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根據2020年初的統計,日本地方銀行共計102家。
自2013年以來,在“安倍經濟學”主推的超寬松貨幣政策下,日本央行通過擴大貨幣供給量、增加國債和風險資產購入量,壓低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以促進企業增加融資和投資。從2016年起,日本央行更是推出負利率量化與質化金融寬松政策,導致銀行貸款利率不斷降低。而銀行存貸款業務的利潤來自于銀行支付的存款利息和收取的貸款利息之差,貸款利率下降意味著貸款利息收入減少,也就進一步意味著利潤減少。為吸引客戶,銀行還不得不競相降低貸款利率,而愈發激烈的競爭又加劇了利潤的收縮。都市銀行因其業務廣泛、資金規模大,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強,但地方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存貸款方面,在低利率政策下受到的打擊更大,經營環境日益嚴峻。
此外,在少子老齡化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背景下,地方人口老齡化程度和人口減少速度均超過大城市。同時由于日本經濟長期低速增長,原來作為地方經濟牽引力的百貨商場和大型企業陷入沒落的困境,支撐地方經濟活力的眾多中小企業由于老齡化等原因在持續經營上也面臨難題。這些因素使已經在低利率政策下經營困難的地方銀行雪上加霜。據報道,2020年3月日本金融廳決算結果表明,地方銀行凈利潤較上年下降約10%,整體利潤已經連續四年處于減少狀態。
菅義偉內閣一方面繼承安倍內閣的經濟政策,另一方面也重視表現自身特色。地方銀行重組便是其主推的經濟政策之一。2020年9月初,菅義偉在宣布參選自民黨總裁時召開的記者會上,提出“地方銀行數量過多,有必要推進經營改革,重組也是一個選項”的說法,引起社會廣泛議論。9月17日,日本央行召開金融政策會議,決定維持量化與質化金融寬松政策方針不變,這意味著低利率環境將會持續下去,增加了地方銀行重組的緊迫性。10月,自民黨召開會議討論強化地方金融機構經營策略、提升地方銀行收益水平。
在政府推動下,日本地方銀行也開始展開實際動作。10月,靜岡銀行和山梨中央銀行宣布相互出資,互相借助對方的營業點網絡拓展經營區域,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擴大證券、住宅貸款等多樣化業務,面向經濟活躍度更高的首都圈加強業務開發,從而擴大雙方的營業額、降低成本并改善利潤。對此,日本金融業相關人士認為,雖然銀行方面宣稱此舉并不是基于政府機關的指導,但是其背后確有政府向地方銀行整體施加的重組壓力。
此外,在法律層面,11月,日本《反壟斷法特例法》(以下簡稱《特例法》)正式實施,該法將一定情況下地方銀行的合并、兼并、收購、分立、業務受讓等行為(以下以合并代稱)排除在《反壟斷法》適用范圍之外。根據《特例法》,地方銀行合并時,即使在特定地區的市場占有率超出規定,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就可以不受《反壟斷法》的限制。《特例法》出臺的背景是由于《反壟斷法》的存在,地方銀行合并曾經出現過困難的情況,而作為特例處理實際上減輕了地方銀行合并的法律障礙,使得合并能夠更加容易進行。
地方銀行是日本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日本地方經濟和金融系統穩定均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在菅義偉提出“地方銀行數量過多”之說后,日本金融業受到震動,反響強烈。
日本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地方銀行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央行實施的超寬松貨幣政策,而非數量過多。事實上,如果與美德等國家比較,日本銀行數量并不算多。正是由于超寬松貨幣政策,使得地方銀行長期處于低利率環境,盈利能力大大降低,從而陷入經營困境。與此同時,都市銀行由于有多元化的業務而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地方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被弱化。但是,菅義偉政府并不打算改變超寬松金融政策,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下,日本經濟受到重創,企業出現資金流緊張狀況。為減少企業破產數量,緩解企業經營危機,日本政府繼續堅持低利率政策,壓低銀行貸款利率,甚至促使銀行提供無抵押無擔保融資,使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籌集到資金。但是,對于地方銀行來說,低利率的長期化使其喪失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出現即使業務量增加,收益也無法增加的情況;過多的發放貸款,以及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增加,提高了壞賬損失的風險,地方銀行不得不計提更多的壞賬準備金,這在財務報表中則表現為利潤的減少。

一幅舊照片顯示日本大阪一家銀行職員身著法衣清點一家神社的香火收入。
日本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已經陷入嚴重負增長,其中2020年第二季度更是創下戰后最大跌幅。由于需求不足和人員流動限制等原因,地方企業,特別是零售業和旅游業相關企業經營非常困難,此時地方銀行對地方經濟的穩定作用更加重要。地方銀行相關人士提出,相對于兩家銀行合并、或被其他銀行兼并、或兩家或多家銀行隸屬于同一家控股集團等強勢行為,地方銀行更傾向于業務合作或業務整合這種比較溫和的方式,政府在堅持不改變低利率政策的情況下,將解決方案歸結為減少銀行數量、推動地方銀行重組,并不能達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效果。很多地方銀行不僅代表著自身利益,還代表著地區利益。地區間利益如何協調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地方金融機構對地方就業關系重大,在提高利潤、降低成本的要求下,重組不免要對部門和人員進行整合或削減。
低利率、地方產業收縮、人口減少被稱為日本地方銀行“三重苦”。通過推動地方銀行重組,避免直接破產而產生更大的震動,同時增加附加價值更高的多元化業務,或是促進地方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之一。但是,作為日本金融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地方銀行重組可能引發多方面的問題,其是否能順利推進、效果如何尚需檢驗。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