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松
(1.中共古田縣委黨校 福建寧德 352200;2.古田縣社會主義學校 福建寧德 352200)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最重要的就是鄉村黨組織要夯實基礎,筑牢根基,更加突出地發揮鄉村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一是堅持黨在鄉村振興中的領導地位,鄉村黨組織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這要求在鄉村建設的關鍵時刻,要有一批優秀的黨員干部敢為人先、敢于挑擔。二是鄉村黨員要學懂、弄通鄉村振興目標總要求,把握其核心要義,做實鄉村振興,這要求必須加大對鄉村黨員的培訓工作力度,讓其明白鄉村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重心。另外,還要加強鄉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特別是黨員的向心力,在工作中團結合作、上下聯動,不斷提高工作實效。
1.鄉村黨員觀念淡薄
個別黨員思想觀念落伍,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理論水平較低,無法深入領會貫徹黨的精神。個別黨員認為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制定的戰略方針,其實施主要靠領導,領導學習了就好,自己是普通黨員,干好自己的事情,不干擾黨員領導干部施政就是好同志。
2.鄉村黨員知識文化程度較低
當下鄉村黨組織黨員出現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主要是由于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思想指導下,大量年輕人外出學習、務工,駐守在家的多為老幼病殘。
3.鄉村黨組織發展黨員困難
有些鄉村黨組織十幾年未發展新黨員。原因在于鄉村講究宗親關系,出現了較嚴重的“排外”現象,停止發展黨員,組織無新鮮“血液”補充。
一些鄉村黨組織領導干部不能在鄉村振興中敢為人先、敢于挑擔,發揚先鋒模范表率作用、因地制宜創新方,法促進當地發展。原因主要是一些鄉村黨組織領導干部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存在“老好人”思想,做事怕得罪了鄉里鄉親,還有就是抱有“無過便是功”的思想,認為干好干壞一個樣。
原因主要是“人情味”較重,在我國鄉村黨組織中有一定的空間,由于我國鄉村治理體系為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合一的形式,使監督保障機制缺乏執行力,導致基層黨員隊伍自我提升、加強素質修養的積極性較差,黨員隊伍建設存在不足。
這些不足,造成一些鄉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不足,致使鄉村黨支部在其工作推進的過程中,出現工作不科學、不規范的現象,給推進鄉村振興實施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農民合作聯社、各種專業協會中建立鄉村黨組織,在各種產業項目中建立鄉村黨組織,保證黨組織領導工作全覆蓋、無死角。組織上,強化管理、引導教育、協調服務。積極開展鄉村黨組織星級創評活動,對鄉村黨組織和黨員進行量化考核,確保鄉村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起到核心領導作用[1]。
要做好鄉村黨組織帶頭模范作用,特別是要抓好鄉村黨員領導干部中的“關鍵的少數”,黨員干部一定要以“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來嚴格要求自我,把自己錘煉成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鄉村發展帶頭人。鄉村黨組織中“關鍵的少數”一定要以身作則,帶頭模范,帶頭參加組織生活、學習教育,以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感染普通黨員和百姓。鄉村黨組織在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做好樹立典型、榜樣的工作,加大對年輕、優秀黨員的培養工作,特別是對女黨員的培養,在他們中間樹立可學習的典型、榜樣。同時,對老黨員的幫扶工作也不可松懈,還應及時對困難黨員進行幫扶、慰問,不斷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
1.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鄉村黨組織要想推動鄉村振興,保障百姓有穩定收入,讓當地百姓富起來是首要任務。只有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可、擁護。為此,鄉村黨組織要強化黨員的理論學習,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黨員學習新思想,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努力做到學懂貫通,學會分析,正向宣傳,因地制宜,把握時機、創新辦法,為當地建設謀發展、為百姓謀福利,引導村民共同致富。
2.思想文化和法制平安建設
鄉村黨組織要想推動鄉村振興,一是要加強鄉村的思想道德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挖、繼承、創新、發展優秀鄉土文化,繼續大力倡導文明的鄉村生活,推行誠信社會建設。二是要加強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文明家庭等評選條件,引導建立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積極倡導文明鄉風,良好家風,純樸民風。三是要開展平安鄉村建設工作:特別是做好掃黑除惡工作。廣泛開展平安家庭爭創活動,預防邪教、宗族惡勢力、封建迷信、涉毒等案件發生,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環境,為農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1.強化鄉村黨員的學習和教育
把鄉村黨組織黨員的教育培訓列入干部培訓規劃,一年中每個黨員至少參加一次集訓,培訓內容:富民興業、整治環境、創新管理等。以專題講座、實地觀摩等培訓方式,幫助鄉村黨員提高認識,開闊視野,提升建設鄉村能力,增強致富本領。利用“互聯網+”,高校遠程教育平臺,推進黨員教育,針對性、經常性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開展各種致富實用的技術技能培訓。強化黨員能力素質的同時,發揮鄉村黨組織的模范引領作用,更好地帶領群眾振興鄉村。
2.選好鄉村黨組織的“班長”
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重點選好書記,配強隊伍。強化“班子”建設,防止蠅營狗茍、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選拔那些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的干部,讓思想素質好、事業心強、責任感強、熟悉農村、清正廉潔的賢能進入鄉村黨組織領導隊伍。按照思想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標準選拔鄉村黨組織“班長”,拓寬渠道,采用公開選拔等方式產生鄉村黨組織“書記”。加強后備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從鄉村黨組織中選拔和培養優秀領導干部。只有突出鄉村黨組織政治地位,才能有效組織、帶領群眾振興鄉村[2]。
3.做好村官選聘工作
加大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力度,明確大學生村官職責,讓其參與管理,服務群眾,宣傳方針,貫徹政策,促進發展。同時,在他們中間加大培養和選拔后備干部的力度,發揮其積極作用,更有效地組織、帶領群眾振興鄉村。
1.做好發展黨員工作
把嚴“入口關”,在鄉村振興建設一線發現、培養、考察入黨積極分子,把帶富能力強,有一技之長的優秀青年農民作為黨員發展對象,重視發展女黨員。新黨員培養,高中以上學歷、35歲以下的,分別要達到50%、70%以上。發展年輕黨員,為鄉村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2.提高人才吸引力度
通過鄉愁引領、政策扶持,吸引一批有視野開闊、有革新精神、善于管理的賢能回鄉參與鄉村振興建設,要為人才提供政策、資金等支持,為鄉村“人才”創業興業搭建平臺,確保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3.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在確定當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努力將鄉村黨員培養成“鄉土專家”“致富能手”,讓黨員引領百姓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加強對村民能力技術、農業科技、行業技能等培訓,努力造就一批適應鄉村振興建設要求的實用人才,如經營能人、農技專家、生產能手等,重點培養一批擅長經營、善于管理、精于創業、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農村復合型人才。提高村民知識、技能水平,拓寬渠道,因地制宜,采用合作模式創業,發展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同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局限于學校培養的模式,多采用“一帶一、一帶多”的傳幫帶模式,發揮人才傳承的作用。
打好農村的攻堅戰,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更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這要求我們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做好鄉村黨組織工作,讓鄉村黨組織成為富民、維穩、戰斗堡壘,讓鄉村黨組織發揮模范先鋒的作用,引領鄉村振興,堅持兩手抓,抓好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高效、有序、統籌、扎實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