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藝惠 陳霞君 黃銘涵 鄭 榕 宋紅梅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 福建福州 35000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接近1-2%。其臨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障礙,致殘率高、病程長,非常影響患者生活。
帕金森病的主要癥狀震顫麻痹是由于中腦黑質紋狀體細胞發生病理性改變,多巴胺與乙酰膽堿失去平衡所導致。根據帕金森病的主要癥狀及發病原因,中醫方面屬于“顫證”“振掉”“顫震”等范疇。
《赤水玄珠》指出“顫振者,人病手足搖動,……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還闡述了“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腎陰不充,下虛上實,實為痰火,虛則腎虧”的病機。
《醫貫·談論》中,趙獻可指出:腎虛不能制水,則水不能歸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濫而為疾”風的產生,問題出于腎陰;痰多產生,問題出于腎陽。風邪夾痰阻礙脈絡,脈絡不暢而出現震顫、肌強直。腎陽不足易致火不生土,而致脾陽虛衰。脾陽虧虛,氣血生化無源,筋脈失養易出現運動遲緩。
因此,腎虛為此病的發病根本,又牽涉肝、脾等臟腑。
“腎生髓,腦為髓海”中醫認為腦與“腎”密切相關。《中國醫藥匯海》指出,“人之才力均出于腦,而腦髓實由腎主之。腎主精,髓生骨,……即輸精入腦之所。人只知腦力足則才智精力從生,而不知所以生者在腎……腦髓生于腎精。”由此可見,腎精為腦發生形成的基礎。
《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靈樞·海論》云:“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即髓海充足,則肢體活動靈活。頭部為精明之府,內有腦髓,而為髓海。機體各種精,集聚于頭,得以滋養腦髓。
《素問·解精微論》指出:“髓者,骨之充也。”《素問·五臟生成》曰:“諸髓者,皆屬于腦。”充養腦竅之髓和濡養骨骼的髓,都屬于腦。“腦為髓海,故諸髓屬之”(王冰注曰)。
腎與腦,在結構上相通,在物質基礎上的相關,在病理上相互影響[1]。
《素問·骨空論》云:“督脈者,起于少腹以下……貫脊屬腎……上額交巔賞賞,入絡腦……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指出了督脈在下焦反復和腎交接,在上焦則入絡腦。可以看出腎與腦在結構上通過督脈的相互溝通緊密聯系。
腎是生髓之官,腦是聚髓之海。先天之精為生成腦髓的原始物質。腎和腦通過“髓”這個物質基礎密切相關[2]。
腎精虧虛,腦髓源于腎,腎精不足,則腦髓空虛不滿。腦失濡養則導致肢體震顫、運動障礙等。體現了病理方面的相互影響。
《伏氣解》云“腦髓即由腎氣從督上滋”,指出了腎精在腎氣的幫助下,上行濡養腦髓,因此,腎氣的強健和腎精的充足和腦髓的充盈關系密切。
《素問·靈蘭秘典大論》中指出:“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伎巧”有靈敏、精巧、多能的意思。伎巧之所以正常,是與先天之精充足有著直接關系[3]。
腎精通于腦,可以為腦提供物質基礎。腦則是機體生命的關鍵,主宰著人體生命活動,腎精的化生需腦參與調節。
本病病位在腦,基本病機為腎精虧虛,腦髓受損,瘀血阻絡。
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腎在體為骨,腎虛髓減是導致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腦髓受損,是以腎水不足為本。人到老年,腎氣漸虧,以及臟腑久病或外邪久居,都可影響腎而導致腎虛[4]。
腎精不足則化氣無源,溫煦、推動無力;精少則無以化血,四肢與臟腑失于濡養,均可導致氣化失常,血流運行不暢,脈絡滯澀而形成瘀。
帕金森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腎虛髓減”的病機反映。腎主骨生髓,腎虛則髓減,骨髓難以充養骨骼、肢體,導致骨骼、肢體無力,容易出現震顫、運動遲緩等。
《石室秘錄·分治法》認為:補腎則上蔭于腦……腎-足則氣即奔騰而不可止。也為中醫方面帕金森病從腎論治提供了理論依據。腎藏精,主骨生髓,腎精虧髓海空而發腦病。肝腎虧虛,肝主筋,水不涵木則致虛風內動,出現肢體震顫。病久氣血虧虛,不達四肢,筋脈失于溫煦濡養,則出現肢體顫動。
腎虛髓減是帕金森病的根本原因。病機為腎虛為本,風痰瘀為標。因此,益腎填精、補骨生髓是治療帕金森病的重要方法,治療應當補腎為主,兼以息風化瘀祛痰。
在中國,使用補腎中藥是帕金森病的經典治療方法。補腎中藥一貫被認為具有“益腎填精、補骨生髓、健腦益智”的作用,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治療帕金森病、癡呆、中風后遺癥等神經系統疾病。藥理研究也證實,以補腎為主的方藥可以調節下丘腦神經細胞,改善實驗動物神經系統老化,減少神經細胞死亡。用藥可選淫羊藿、肉蓯蓉、制黃精、菟絲子、熟地黃、杜仲、懷牛膝等[5]。
診治該病往往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抓住腎虛的根本,可予六味地黃丸加以鹿角霜、巴戟天、肉蓯蓉溫養肝腎,陰陽雙補。
如見頭暈、夜寐欠佳等癥,可考慮久虛入絡兼氣滯血瘀,不能上榮清竅,可施以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合用鉤藤平肝息風,石決明重鎮安神。
研究表明,中藥益腎生髓的現代生物學基礎是激活神經營養因子生成增多,促進神經細胞能量代謝,減少神經性毒素的產生及對神經細胞的影響,進而減少神經細胞的死亡。有研究認為,補腎中藥在治療PD方面有一定優勢,采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方法,結果表明補腎活血顆粒加西藥在緩解PD患者運動功能障礙方面的效果優于單用西藥治療[6]。
本課題組之前臨床研究發現補腎中藥對改善帕金森病癥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7]。本課題組實驗研究發現通過補腎益髓可延緩PD過程,改善PD患者的生活質量[8]。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補腎復方(包含肉蓯蓉、淫羊藿、制黃精)對H2O2誘導的MES23.5多巴胺能神經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結果表明,補腎復方通過減弱氧化應激對H2O2誘導的細胞損傷起保護作用。我們的研究發現將為帕金森病治療與預防提供一個潛在的策略[9]。
綜上所述,神經退變性疾病困擾著神經科學工作者,帕金森病是常見的老年退行性神經疾病,明顯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腎虛髓減是帕金森病的根本原因,益腎填精、補骨生髓是預防與治療帕金森病的重要方法。中醫學“益腎填精、補骨生髓”的腎腦理論為帕金森病的研究和預防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今后應更好地將中醫辨證論治的傳統優勢與現代醫學結合起來,進而為中西醫結合治療帕金森病提供更多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