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佳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處 上海 201620)
高等教育第三方評價是指除政府和高校之外的社會第三方評估組織,采用科學的評價辦法對高等學校的辦學能力和教育質量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研究生教育質量是衡量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本文回顧了我國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價的發展過程,研究了第三方評價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意義,并探討了如何更好地運用第三方評價開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舉措。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其第三方評價發展歷程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中首次肯定并鼓勵第三方評價參與研究生教育教育治理的作用,之后成立了一批教育評價機構,如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省級高等教育評估院等,在此基礎上,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教育部學位中心)的前身——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于1998年成立,標志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第三方評價工作正式啟動。之后的十年內,教育部學位中心成立并開展了首輪和第二輪輪學科評估,各類民間評估機構相繼出現并誕生了受大眾關注的大學排名,如軟科的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國校友會網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和武書連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等[1]。
從21世紀初開始,第三方評價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開始快速發展。2012年,教育部學位中心啟動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CAMEA),并于2012和2016年分別開展全國第三輪和第四輪學科評估,獲得廣泛認可。學科評估現已成為國家及地方“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標準和一流學科增選的風向標,2020年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即將啟動,2020年9月,第三方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正式發布《校友會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報告》,有助于中國高校開展第五輪學科評估預評估和自評工作。
我國研究生教育引入第三方評價相比于英美等發達國家,發展時間短,但國家政策日益明確,社會需求逐步增長,目前,第三方評價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第三方評價的快速發展及其“獨立、客觀、專業”的特點,為高校更好地運用第三方評價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創造了條件。
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學科和學位點的建設水平、研究生導師的學術素養和科研能力等。評價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是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目前,高校采用的評價方式既有內部質量控制和評價,也有來自第三方的外部客觀評價,如果僅采用自我評價方式是不能全面、準確、客觀地反映研究生培養質量的。
在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中,高校普遍采用的第三方評價有中國知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和學位論文全盲評審制度。開展第三方的論文抽檢和評價,不僅有助于保障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全過程控制,而且能提高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規范。通過學位論文評審全面評價研究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從而促進研究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水平穩步提高[2]。
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價制度,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保障,為確保制度執行到位,需采用切實有效的措施,建議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積極主動參與第三方評價,結合學校研究生培養和學科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機制相結合,建立常態化評價模式,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構建科學、客觀的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三方評價保障體系,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完善的體系,實現管理過程的規范化和精細化。
研究生培養環節不能完全依賴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系統,應積極做好預防措施,采取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完善學位論文管理模式。既要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提高研究生自律意識;同時要求研究生導師加強對研究生學術規范的具體指導,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學術品質,嚴格審查研究生學位論文,提升論文質量。
學位論文盲審實施流程通常是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前,由研究生管理部門將隱名論文通過第三方平臺外送985或211高校相關學科專家開展評議(送審論文隱去作者和導師信息),全面評審學位論文的質量、學術水平以及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只有盲審結果給出可以按期答辯的明確意見,研究生才能提出答辯申請。學位論文盲審全覆蓋制度避免了論文評閱中的人情因素,有助于加強導師對論文的嚴格把關,可提高研究生對論文質量的重視程度,從而提升研究生科研創新、書面表達和學術誠信等綜合素養[3]。
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價,除了學位論文送審和抽檢,還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專項評估、合格評估、學科評估和專業學位評估等,合理參考和借鑒第三方評價結果,不僅可以實現人才培養過程質量管理的規范化,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國內外競爭能力,而且有助于優化學科布局,引導和支持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科合理定位、辦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