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龍
(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小學 甘肅蘭州 730000)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也叫心智導圖、腦圖、心智地圖。思維導圖能巧妙地將圖文結合,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1]。
思維導圖一方面能建立清晰的知識體系。數學教學中的知識內容比較零碎化、分散化,學生在理解記憶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混淆或遺漏等現象。思維導圖能巧妙地將知識內容進行有序梳理,能幫助學生有效避免上述現象。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過于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試教育能力,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阻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思維導圖最顯著的優勢就是具有極強的發散性,不僅能幫助學生在知識梳理過程中加強記憶,還能讓學生從一個知識內容發散聯想到其他知識內容。
幫助學生塑造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大多教師在講課時直接教授給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概念,然后把解題思路直接講給學生,忽視了學生自我學習和思考的過程[2]。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梳理課堂知識內容,有利于幫助學生整理課堂問題,將課堂上的知識內容進行有順序、有條理的整理。學生在梳理過程中不僅能復習學過的數學知識點,還能構建出清晰的知識體系,有助于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學習了“圓的周長與面積”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以各個圖形“周長與面積”計算為主題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菱形等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方式。在制作過程中能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還有助于學生更有效地分辨不同圖形的計算方式,構建清晰的知識體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形成定勢思維,學生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腦海中極易留存固定的解題思路,從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思維導圖具有極強的發散性,在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得到極大的解放與發散,可為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塑造奠定堅實的基礎,可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例如,學習了“百分數”之后,引導學生制作以“數”為主題的思維導圖。數的延伸定義包括分數、小數、正數、負數、有理數、無理數、等一系列抽象化的概念,讓學生自行分類,把能想到的項目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記錄下來,整理有關內容,能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思維導圖,能有效豐富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模式中,數學教學大多仍停留在黑板教學的框架中,以教師講授為主,此模式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圍繞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塑造[3]。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采用制作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學習“圖形的對稱軸與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各種圖形以對稱軸的條數為條件制作出以“對稱”為主題的思維導圖,清晰易懂簡潔明了,能夠一定程度上完善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的不足。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運用思維導圖,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綜合水平,同時,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地將思維導圖這一學習方式融入課堂,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了解數學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