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嵩
(新疆阿克蘇市第四中學 新疆阿克蘇 843000)
國家教育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秉承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理念已是推動民族復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對提高人民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課程改革的實質就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因此,開展深度學習的研究與實踐正是把握教學本質的一種積極努力,是我國課程教學改革走向深入的必需[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因此,體育教師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體育課堂中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中轉變教師角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提出疑問及想法。因此,簡言之,深度學習是指基于理解的學習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知識,并將它們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并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1][2]。
因此表明,深度學習可重點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高,積極主動去學習。其次,學習過程中注重將新舊知識點的結合。最后,學習時注重自我調節及對認知能力的自我監控。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永恒命題,促使著我們教育行業的工作者去探索,如何進行角色轉變,以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體育課堂中,學習各種體育技能,增強體育運動能力,學生要進行多次練習才可以掌握技術動作,運動能力才會有所提高。因此,在體育課堂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對于技術動作的學習,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深度學習小組合作,眾人解決問題,從中發現掌握技術的有效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3]。
傳統的體育課堂結構,由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部分組成,體育課堂的核心部分則以講解、示范、組織與練習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效果中規中矩[5]。
以初中武術教學為例,在武術教學中,學習一套武術健身拳,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動作和組織練習完成本節課內容,一招一式地學習,這樣的課堂明顯是教師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只有被動的接受。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所學技能知識的掌握只是處于淺層,并沒有深度理解。
深度學習可謂是將知識與技能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加快角色轉變,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方式[6][7]。
把握深度學習,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充分理解和領悟深度學習的真正內涵,教師角色的轉變是課堂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的前提條件。其次,進行深度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角色的轉變是進行深度學習的關鍵。通過深度學習,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體會到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與以往學習方法的不同,可以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優化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