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趙軍
(重慶市第五十七中學校 重慶 400015)
物理概念教學是教學過程中基礎且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能向學生傳授物理現象與過程的本質屬性,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材使用是教材建設中最重要的環節,即使教材編制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但若在教學中不能合理的使用教材,也發揮不出教材真正的價值。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使用非常重要。從教材使用視角進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具體要求和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教學計劃。從教材使用的視角探索教學策略,重視物理概念,傳授科學知識;梳理物理概念關系,傳授學習方法;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綜合水平[1]。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決定了教材的作用和價值,物理教材是物理概念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材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物理教材的特點,觀察學生對教材及對物理知識的了解狀況,還要以學生的具體需求和核心素養培養要求進行教學,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補充,實現教材的充分使用和持續優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重要橋梁,教師對教材使用的程度對學生的學習參與感也有很大的影響,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價值,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及利用教材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在教材使用的過程中雖然課程內容的設定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邏輯性,在日常教學中不能隨意舍棄、替換教材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能難以高效掌握教材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造重組,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和教材之間的可變性和不確定性,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概念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基于物理理論的前提下,教師應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內容,鍛煉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概念和物理實驗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物理實驗分析物理知識,并在腦海中構建知識框架,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轉化,滿足每個學生個體的需求,在觀察掌握學生學習難點、學習興趣、學習方式等前提下,結合教學重點,對學生進行概念教學,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補充,將教材內容變成學生可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2]。
例如,學習“力”時,由于“力”這個知識概念非常抽象,教師可以通過拉彈簧、壓海綿、推小車、提水桶、舉啞鈴等小實驗,將抽象的知識用直觀的實驗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力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個扳手腕的小游戲,讓學生在使用力的操作中感受力的相互作用,了解力產生的條件和消失的條件。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物理概念之間的聯系,首先,教師要充分鉆研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概念之間的關系。在物理課堂上,很多學生雖然能快速掌握單個物理概念,卻很難將多個物理概念聯系起來,在學習和實踐中不能將多個物理知識串聯起來并加以應用,這是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一現象,教師要從教材使用的視角,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將物理概念串聯起來,構建知識框架,讓學生真正掌握并理解物理概念之間的關系。
例如,學習“電功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探索電能和電功概念之間的相同處和不同處,并進行對比,可以從這兩個物理量的形式角度分析,說出具體的物理規律,然后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提出具體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并引導學生將本堂課的內容和之前的學習內容聯系起來,比如,守恒與轉化定律,讓學生將這些物理概念聯系到一起,讓學生在分析中建立起電功和電功率之間的概念體系。
從教材使用視角優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教師要實現教材的再開發,合理使用教材,并優化教材內容。在教材再開發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未能掌握的教材內容進行再次開發,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進而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目標;其次,教師還要在教材開發的前提下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學生不斷增加的生活經驗為前提,對教材內容進行再次開發,實現教材使用的新一輪轉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未能掌握的教材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通過互相探討和學習,彌補不同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概念時的差異。由于物理概念的邏輯性很強,部分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而通過學生之間的談論和交流,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邏輯能力較差的學生構建知識系統,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總結出來,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比如壓力和重力,很多學生都會把這兩個概念記錯,教師可以針對這兩個概念進行教學,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進而達成教學目標[3]。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單純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注意加強實踐教學,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實踐性較強的知識,增加生活化教學。通過對教材的合理運用,讓學生掌握教材內容,并基于學生個體的個性化發展,對教材進行主動構建,讓學生能將物理概念和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將教材內容和實踐知識充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熟悉概念知識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進行思考,保證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實踐性,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物理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種教學形式也非常符合當前的教育理念,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學習“機械能及其轉化”時,可以讓學生對比生活中常見的自行車學習課本知識,結合生活中典型的機械運動講述機械運動這一物理概念的含義,讓學生以生活的角度看待物理概念,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從教材使用視角進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具體需求和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教學計劃。從教材使用的視角探索教學策略,重視物理概念,傳授科學知識;梳理物理概念關系,傳授學習方法;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