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
(深圳市龍崗區南灣學校 廣東深圳 518114)
STEM教學理念逐漸出現在教師的視野中,其重點是培養學生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素養。在這樣的新型教學理念之下,學生可以更加綜合性地學習科學、將所學知識完整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能激起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使其更主動地進行科學實驗,并探索創造新事物,從而促進科學教育的不斷發展。
STEM教育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需要學生、家長及教師的共同配合,才能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綜合性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并通過教師的不斷指導,將這些理念運用到實際操作中,解決一些科學問題。其次,它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對科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但通過這樣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能激發其對科學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更積極地探索科學中的奧秘,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學科學知識。
要想將STEM教學與小學科學有效融合,就需要學校及教師加強對科學學科的重視度,從而通過STEM教學理念制定相關教學計劃。教師要摒棄傳統教育觀念,充分運用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科學教學。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STEM素養,為學生進行科學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1]。例如,學習“生活中的靜電”時,教師可以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學生展示相關物理現象。借助道具向學生展示靜電的相關知識,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科學實踐。但由于小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較弱,所以,教師要在整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輔助。通過簡單的測試,學生可以真正了解到靜電的物理現象,同時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STEM教學理念更強調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驗氛圍,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但由于學校對科學學科的重視度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想將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有效融合,就需要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有效教學,借助影音視頻的形式,為學生講解科學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學習“地球的運動”時,用語言講解晝夜交替現象,學生很難理解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對此,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放映晝夜更替的具體變化過程的視頻,讓學生充分理解宇宙中的奧秘。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有效理解教材知識,從而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大多是教師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很少進行實踐應用。而采取STEM教學理念,則需要教師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科學實驗[2]。例如,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過程”實驗中,教師要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有效的實驗,通過小組內合作的形式,讓每個學生捏造不同的橡皮泥,同時觀察橡皮泥在水里的沉浮狀況,通過比較分析橡皮泥的沉浮與其形狀大小有無關系,從而更好地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要將STEM教育有效融入小學科學教學,就需要教師采取新型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科學學科的重視度;通過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動手興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將二者有效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