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清
由于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而數學問題情境能極大地滿足學生的性化學習需求,增添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將數學問題情境與現實活動相結合,能讓數學題目簡單化,可提高學生的練習效率。
以境促學,創設情境,引入學生周圍的環境,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數學知識,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更加明白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進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生活案例,領悟其中的數學知識。教無定法,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都應被教師不斷完善并應用于課堂。
比如,在三年級數學上冊的開篇中,四幅插圖映入眼簾,其中一幅圖配文“10個100米就是1千米”,這時,教師可以構建一個跑步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跑不同的距離,加起來后一共跑了多少米。在第一章第一節的學習中,以時、分、秒的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融入數學學習,“一分鐘多少秒”“眨一下眼是幾秒”等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高效進行低年級的數學教學,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可以以趣促學,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尋找一些符合三年級學生接受范圍且能吸引學生興趣的題材,吸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游戲是人類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學習、休閑方式,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1]。
比如課本中的做一做,根據太陽和地物的位置和方向來分辨東南西北,還有學校的示意圖,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其感受自己學校的平面圖,看到平時看不見的另一派校園美景。再如,學習課本中的練習—(漢字)“說一說,教室里的東、南、西、北免各有什么?”“你的房間是怎么布置的?”教師可對積極發言的學生進行表揚,他們會很享受其中的樂趣,進而構建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身處其中進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游戲素材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在游戲素材的選擇上要有所區分,要選擇積極健康的游戲而不是電子網絡游戲。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小動作比較多、注意力不穩定的階段,他們對身邊的所有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很難靜下心來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因此,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去走近學生[2]。教師既要教書,更要育人。育人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教師應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制定與之相符的教案,小學生普遍對動畫片有強烈的興趣,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實現個性化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輕松學習,一學就懂。
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的教學中,對于位置與方向,面積,兩位數乘兩位數,我們的校園等導航任務欄,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將這些標題引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看動畫的同時領悟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每一本課外書,無論是排版、構圖還是文字內容,都是經過專業人士的精心制作、嚴密考量、仔細編撰而來的。它在每一門學科中都會得到引用,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豬佩奇、熊二等動畫角色,普遍受到小學生的喜愛,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向往,從使學生從“要我學數學”向“我要學數學”轉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應認真研讀課標,用心設計教案,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問題情境的創設對小學數學教學可起到多方面的積極作用,教師要把握基本原則,將生活案例、游戲資源、影視素材都充分利用起來,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創設問題情境,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