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欣
數學是三大主科之一,又是小升初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死板,不斷地讓學生聽課、練題,這種模式下教育出來的學生,不僅學習積極性不高,更有可能邏輯僵化、思維狹窄,所以,教師一定要積極改進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注重教學方法,課下留一些適當的練習題讓學生練習。接下來,本文就多媒體教學與學生合作學習這兩種教學方法展開論述。
當今時代是電子信息時代,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化已經逐漸進入了各大領域。新課改要求教師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工具很簡單,僅靠黑板和粉筆板書進行授課,教學內容中遇到一些復雜的圖形變換及較多的數據分析時,教師就不得不利用幾何工具在黑板上畫圖或將大量數據抄寫在黑板上,這會浪費很多課上時間,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1]。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就可以將一些不必要的數據及圖形放到課件中,用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就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在課堂上講授更多知識。此外,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
例如,講解“觀察物體(三)”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由于本單元的內容是讓學生從上面、側面、前面來觀察物體的平面圖,由于這些物體是用許多小正方體擺成的,教師如果利用黑板畫圖就會耽誤許多課上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做好相應的課件,將這些復雜的小圖形放進課件中,上課時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并讓學生從三個方向進行觀察,畫出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幾何能力,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同理,講解第七單元“統計”時,教師也可以將眾多數據及統計圖放在多媒體中讓學生分析,提高課堂效率。
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包含很多復雜且邏輯性強的知識點,單憑教師上課的講授往往不能讓學生理解所有知識。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并不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課時,只是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授課,并不會考慮到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這也導致許多同學不懂裝懂、學習效率低下[2]。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將課堂的主導地位由老師向學生轉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遇到重點知識時,可將學生分組,給每個小組都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探究合作。利用這種方法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與靈活,讓每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講解“可能性”這一單元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師可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課后的“擲一擲”活動。教師可在課下準備一些骰子作為教學工具,活動時讓學生兩個人一組,每組分兩個骰子,一個人負責擲,一個人負責記錄,讓學生思考兩個骰子的和有哪些,然后分別擲二十次,判斷和為5-9之間的整數的可能性有多大。利用這種做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知識,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關于可能性這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渴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將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并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升教學質量。